裴賀緩緩松開如墨染的眉宇,眸中情緒波浪般蕩開。的确,他前往朔北并不僅僅是為了絹馬交易一事,更多的是打探。
阿泠兀自劃着竹槳,從前十幾年的歲月她離不開那巍巍宮牆,而後三年她又逃不出小小的馬場,總歸,以後大好河山,任憑自己去看了。她不屈服于命運,不折斷于劫難,有一雙逐漸豐盈的羽翼藏在瘦弱的脊背,助她高飛。
臨近河畔時,一抹煙花綻放于穹頂,燦然的火星四散,明光映在眸中,好像在替誰流淚。
他們将羊皮筏藏了起來,幾日的颠沛流離他們終于到了關卡處。關卡處的人識得裴賀,見他一副狼狽之相很是驚訝,忙放他們通過,又尋了郎中來。
郎中看過裴賀的傷腿,感歎道:“幸虧處理及時,不然的話恐怕要留下舊傷。”他重新上藥包紮一番,又給了方子交代了換藥才離開。
阿泠擡了擡眉梢:“怎樣刺史大人?不必說謝。”她坐在床邊,兩條腿閑不下來地搖晃着。
裴賀又問:“你給我的雲州堪輿圖當真是真的?”
阿泠回道:“自然是,不然大人您找一副真的?”
聞言裴賀低下頭,從床榻邊取出紙筆,沾了墨就要落字:“既然是真的,本官便書信回京,秉明一番。”他頓了一下,提醒道:“你可想好了,這封信寄出去,若圖是假的,你可就犯了欺君之罪,按律當斬。”
阿泠面色不變,隻道:“大人隻管寫吧,我竟然拿此物交易,便是交付了我的一切。”
裴賀盯着她清淩淩的眸子,忽有一種被全身看透的感覺。墨筆掃在他的手背上,留下一道狐尾似的墨痕。
“大人!大人!”
門被人用力的推開,一個身影闖進來猛地跪至腳下。
裴賀吓了一跳,晃過神來才意識到是自己身邊的書童聞笛,他滿面焦急,正單膝跪地叩首。
“聞笛?”他道。
聞笛道:“大人多日沒有音信,我焦急得不行,幾番打聽,近日才聽聞您從朔北回來,還受了傷。”
他愣了一下,看見裴賀正虛虛倚靠着憑幾,似乎是受了腿傷。
裴賀注意到他的目光,連擺手道:“我沒事,隻是小傷而已。”
聞笛道:“大人您帶的那些人呢?他們怎的沒有護好您?”
聞言裴賀斂眉,自己一至朔北随身的人與自己分開,那麼多日也沒有再見過,隻怕可汗憂心礙事早就除去了。他的手搭上憑幾,放下筆道:“他們許是兇多吉少。”
“聞笛,你備下銀子送往那幾人家中,也算盡我一分心意。”
聞笛明白了他話中之意,不由得低下了眉眼。
“這朔北本就是虎狼之窩,此行大人折損了身邊人還受了傷,幾近回不來故土。小的着實,着實是——”
“也不算全無收獲。”一道突兀的聲音響起。
聞笛聞聲回頭,才發現這屋中還有第三人。約莫十八年華的少女坐在墊着繡花墊的凳子上,身着白紗衣,梳着漠北發髻。彎彎細細的柳葉眉,杏眼含水,睜如滿月,笑如鈎弦。
他愣了一下,方才開口問詢:“這位是......”心裡卻打起了鼓,裴賀此次入朔北,回來竟然帶了個姑娘,不會是......
裴賀咳了一下,解釋道:“這是虞娘子,正是她救了我。”
聞笛反應過來道:“原來是恩人,隻是娘子你長得不太像朔北人,眉眼倒有些像——”
“我的确不是朔北人,我是南國人,三年前颠沛流離才到了朔北,不然也不會有這個榮幸能救下刺史大人。”阿泠笑道,目光輕輕落在裴賀身上。
裴賀偏開目光道:“你來的正好,我正要書信一封回京,要快馬加鞭。”
聞笛見他還受傷在床,便勸道:“大人還受着傷,不如讓我代筆。”
“不必,隻是腿受傷了,手又沒事。”裴賀低垂下眉眼,執筆開始書寫。
“哦對了,曹長史去了哪裡?我有事相告。”裴賀忽然開口。
聞笛道:“曹大人似是去了涼州境内的一縣城去,那縣城感染了瘟疫,鬧得沸沸揚揚。說朔北與晟朝開戰在即,瘟疫就是蠻人帶來的。此刻整個涼州城都在囤積大米,對上供應不短,對下卻不足,造成不少百姓餓死。”
“荒唐!”裴賀蹙眉,“如今盛世,竟然還有百姓餓死的狀況。”
“聞笛,”他放下筆,正色道,“你帶人去查查,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是誰散布的謠言。”
等聞笛領命離開,阿泠才慢悠悠站起身,日光從窗棂間投進來,在衣袂上映出花般的亮格。衣擺随身動,蝴蝶慢慢綻放翅膀。
“傳播戰事謠言,涼州衆人屯米,從中牟利者謂誰?”
裴賀擡首對上她頗有深意的目光,瞳孔琥珀般澄澈,瞳仁又是核桃一般的顔色。不悲不喜,不是猜測也不是引導,好像随口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