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十日之後,他的生辰,就是你進宮的日子。”
“可是,皇上他……好像沒提起……”
“哼,這還用明說麼,剛剛的情形,就說明他想要你。”
景美人臉紅紅的,望着空空的街道,開始期待陪伴聖駕的日子了。
------------ ------------ ------------ ------------
景美人如願進宮的日子,景家的商隊也終于回到南堯國。一路上,景世良想出無數借口解釋妹妹沒回來的事實,可眼見進了家門面對母親焦急期待的目光,竟然一句話說不出,硬着頭皮把景美人的書信交給母親。葉氏接過前前後後看了三遍,才顫抖着手擱下信紙,哽咽着說不出話。景玥無奈,從旁扶住母親,想安慰,卻不知從何開口。
景世俞看不下去了,氣道:“大哥當真同意她留下了?!美人太胡鬧,她知不知道家裡還有爹娘?!她進什麼皇宮,别說咱們在南堯,就是此刻在玄夏國皇城也難見了,這輩子豈會有重逢之時?”
葉氏越聽越傷心,哭了一陣,嗚咽着問道:“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我的女兒啊,你不是讓為娘想死麼......哎,可如何告訴老爺呢?本來身子剛剛好些,聽了這話還不得……可如何是好呢……”
“那不如,先瞞着爹吧……”景玥歎道:“就說,美人路上着了些涼,病了。不能見人……”
“要說還是你說,”景世俞皺眉道:“爹一眼就能看出是謊話,到時候氣上加氣不說,咱們還得挨罵。”
景世良點頭道:“正是這話,謊話總有說破的一天,免得爹再生氣,還是實話實說的好。”
“大哥,”那兄妹二人異口同聲道:“你去說吧……”
幾人又商量一陣,終于拿定主意,葉氏帶着三個孩子去跟景大鵬坦白。果然不出所料,聽過景美人進宮的消息,景大鵬一氣之下,口吐鮮血,竟然暈厥過去。衆人忙亂一陣,請醫問藥,所有大夫看過都說,病情反複再沒希望痊愈。一家人懊悔不疊,整整半月,景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中。
這天一早,景玥陪着葉氏一起去城外一間寺院跪香拜佛,正午才回。一進府門,老管家一臉喜色的迎到跟前笑道:“夫人、大小姐可回來了,好了好了。老爺的病有救了。”
葉氏一愣,當他是說又請了個大夫來,也不理會,隻顧往後院走。
景玥看一向穩重的老管家這樣表情,忍不住問道:“蔡管家,又是哪裡請來的大夫?”
老蔡笑着直擺手道:“不是請來的,是他自己找來的,就今天一大早,不巧了夫人、大小姐、大少爺、二少爺都不在家。本來老奴想着前幾日因為老爺這病,遠近來了不少大夫,都是混飯吃的總也瞧不好,以為他也是來借故騙幾個錢,何況他還那樣年輕,總不過二十多歲年紀,哪裡會……”
“好了老蔡,”葉氏打斷那一番啰嗦,問道:“是不是人已經請進府了?誰陪着呢?”
老蔡忙點頭,“是,在後院兒正給老爺看病呢,大少爺一早接到信兒趕回來了。”
母女二人聽說,忙直奔後院。後院偏廳裡,景世良正跟一位公子對桌說話。她們前腳踏進屋門,屋裡的二人同時往門口看去。那人一回頭,景玥看清他的臉,立刻啊了一聲,來人正是穆赫非。
“景老夫人!”穆赫非一揖到底,直起身又對景玥一拱手,“景小姐,我們又見面了。”
葉氏看了女兒一眼,笑問道:“才聽老蔡說是位年輕大夫,果不其然。不知道大夫是哪裡人氏?如何找到我們府上?”
不等穆赫非回答,景世良搶先一步走過去扶住母親,口中道:“他姓穆,單名一個非字,玄夏國陽城人,行醫至此偶然聽得路人談論起爹的病,特來瞧瞧。”
葉氏點點頭,在桌邊坐下。看大哥說得一本正經,景玥卻有不解的地方,擡眼看向一邊站的穆赫非,見他一雙眼又直勾勾的毫不避諱的打量自己,心裡頓時不自在。
“哦,那穆大夫可給我家老爺診斷過了?”其實大夫的年紀來曆葉氏并不關心,她隻擔心自己老公的身體,“結果如何?有沒有的醫?”
穆赫非看着景玥,點頭道:“恭喜老夫人,景老爺的病痊愈有望了。”
葉氏懷疑的哦了一聲。不等發問,景玥開口道:“哼,你憑什麼這麼說?爹的病誰都說沒得醫,偏偏你有辦法,難道你是神仙下凡麼……”
穆赫非呵呵一笑,從袖子裡拿出一支小盒子,在桌上一放,“神仙下凡不敢當,仙藥卻是有的,景小姐請過目。”景玥沒理會,看向别處。穆赫非也不着急,又端起盒子,捧到景玥眼前,恭敬道:“景小姐應該看看,這裡面裝的是什麼。”
一來二去,氣氛有些微妙,景玥見衆人都望着自己,隻得順手打開盒子。見盒子深處,整齊碼放着兩顆晶瑩剔透的果實,正是在皇宮禦藥房裡見過的長樂果。
“你怎麼會有這個?!”景玥一把搶過盒子,“是真的嗎?”
穆赫非笑道:“如假包換。”
景世良也湊過去一看,猜到一半,忙問道:“玥兒,這就是長樂果?”
景玥狂點頭,驚喜的笑起來,“是是,跟我和美人在禦藥房裡見過的一模一樣呢……”
“那爹的病有救了?!”景世良也是滿心歡喜。
但兄妹二人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葉氏心裡也有疑問,卻忍住沒有開口。
驚喜過後,穆赫非把剛剛跟景世良說的那些診斷結果和如何用藥又詳詳細細講了一遍給葉氏。葉氏命人趕快按照醫囑煎藥,因治病過程穆赫非要随時觀察景大鵬的身體狀況,如此一來,他便在景府的側院住下。
這一住,轉眼一個多月過去,已是深冬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