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臣離開公主府後,趙月華的兩個孩子接受得倒快。玥兒還小,曾少臣雖去看過她,但也并不親近,很快被其他事情轉移了注意力。瑾兒五歲,對于曾少臣的離開顯得很開心,隻是偶爾會想起行安。
當趙月華與曾少臣商議後,準許他可以去定王府看望行安時,瑾兒難得露出五歲兒童應有的天真與活潑。
瑾兒是個孝順孩子。
趙月華一年多前,剛接回瑾兒和玥兒時,睡得不好。一次,半夜又驚醒,吓出一身冷汗。她沒憶起噩夢的場景,先瞧見瑾兒溜進她房裡。
侍女見趙月華醒後,為難地禀告:“郎君睡不着,想過來找公主,奴拗不過,隻有由着郎君。”
趙月華擺了擺手,努力掙脫噩夢帶來的餘悸,讓侍女退下,抱起瑾兒,關切地問:“瑾兒怎麼睡不着呀,是有什麼事要和阿娘講嗎?”
瑾兒搖了搖頭:“阿娘,瑾兒見你不開心,都消瘦了。”
趙月華聽見此話,控制不住情緒,眼圈微微泛紅,笑得有些勉強:“瑾兒懂事了,知道心疼阿娘了。但沒事,阿娘過段時間就好了。”
瑾兒聽後,隻緊緊抱住趙月華:“阿娘,我會永遠在阿娘身邊保護您的。”
趙月華隻當瑾兒被她的情緒影響,此後,她在瑾兒面前時刻提醒自己要笑得開懷些。
未料到,以後,一向不愛動的瑾兒向公主府的侍衛主動學習武術。等夏訓南就任,他便想拜夏訓南為師。
夏訓南誠惶誠恐地向趙月華禀明此事。趙月華思考片刻,便由着瑾兒去了。
有武功可以防身,沒有壞處。
天啟二年十月底,各州舉子入京,應朝第一次貢舉拉開帷幕。貢舉一年一次,分文舉、武舉。去年因通天樓大火,惹得人心惶惶,曾媓直接推遲了當年科考。
今年兩屆舉子一同參考,數量之多,涉及之廣,曾媓尤為重視。
十一月初一,曾媓特地在朝會上召見所有舉子,表示對其苦讀十年後,報效國家的賞識。
按慣例,文舉由吏部主管,武舉由兵部主管。鑒于主管貢舉的部門一向固定,為防受賄,科舉的主考官由曾媓臨時指定。
此次,曾媓指定宰相尹知山和六品考功員外郎明謙通分别為文舉主、副考官,額外定趙月華代表曾媓監察貢舉事宜。羽林軍大将軍曾少臣和六品兵部員外郎殷桓分别為武舉主、副考官。
一時間,趙月華風頭無兩。
趙月華得知自己監察貢舉一事,是在曾媓當着滿朝文武的面下旨以前,曾媓私下對趙月華提出的。
“兒愚鈍,恐擔不了此責。”
趙月華的确不知曾媓是何意,隻覺得先行推辭更為穩妥,更符合她的形象。
曾媓沒有多說,隻提過一句:“貢舉相關事宜自有人操持,你隻需要在有事之時主持公道便是。”
“難不成此次貢舉有大事發生?”趙月華滿心疑惑。
“我希望沒有。但若有,隻願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即使是趙月華暗中詢問蔓兒、英兒,也摸不準曾媓真正所想。蔓兒向趙月華提及,宰相尹知山和六品考功員外郎明謙、曾少臣和六品兵部員外郎殷桓都求見過曾媓。
曾媓與四人密談後,便即刻召趙月華進宮。
趙月華聽後,靜下心來,泰然處之,當好曾媓需要的吉祥物。
來年二月春闱正式開始前,舉子經吏部核實其身份無誤後,需在京師等候。
還有三月的時間,貢舉主、副考官府上車馬盈門,趙月華府上尤甚。
武舉是曾媓當皇後時,力主推行的制度,不過三十年的曆史,主要考察騎射、槍術等本領,重實戰輕知識。武舉考官早發出話去,不許兵部之人私下見舉子,考前,舉子無空可鑽。
可文舉不同,曆史由來已久,加之大昱曆代皇帝的推動,有一道人盡皆知的潛規則蔚然成風,即為“行卷”。
行卷是指舉子可将自己最得意的詩文寫成卷軸,獻給達官顯貴或者貢舉考官。這次比往常多了兩位要重點拜訪的貴人,一是趙月華,二是蔓兒。
科舉試卷一向不糊名,大應也遵循舊例。考官若在考前對考生有個好印象,即便該生應試水平不高,保不齊考官認定其是偶失水準,也會賞臉給個好成績。
曾媓登基後,特意為文舉考試新增雜文一項,考察舉子的詩詞歌賦,更推動天下人對文學的熱愛與追捧。
趙月華沒有阻止舉子獻詩的熱情,她會篩選出佳品,直接獻給曾媓,不與考官有過多接觸。蔓兒也是同趙月華的行為一緻。
特别是,趙月華平日裡收到吏部、兵部上報的考試安排,從未有過異議,這些流程上的事,都是老規矩,曾媓沒有動它,她就不會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