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給柱子說親這件事當天就在靠山村傳開了,靠山村是戰亂移民聚居的村子,宋家這樣有十多戶的人家在靠山村已經算大家族,那還是因為宋家宋阿爺宋大伯這兩代全是男丁,隻娶媳婦進來沒嫁姑娘出去。其他如趙家孫家李家這樣父祖輩隻有一二個男丁的人家最多也就是三五戶族親,村子小,族人也少。
大正朝男丁按人頭服役,不按戶服役,男丁成年後可以用很少的價錢在村子裡拿一個地基,因此上隻要蓋得起房,沒有多少人家是一大家子聚居在一起的。這裡還有一個緣故:家中長輩活着不分家,死後官衙來分家,按照家産長子得七成,其餘諸子平分作不得假。但是人心總是偏的,時下人看重長子不錯,可是家中婆娘會更偏疼幼子,總擔心小兒子日子不好過,怎麼辦呢,早早地分了家然後攢下私房是給幼子還是給長孫沒人管的。
也有人說,幼子跟着長子生活白吃飯不好麼?這樣的人家有,隻是父母一入土,這家還是要分的。大正朝田産是按戶登記,隻要你一日不分家,這家産都隻登記在長兄的名下。兄長給你白飯吃還好,給你白粥吃也得受着,收成不好給你碗涼水喝也不是不行。
柱子如今親事難也有這麼一個緣故,雖然說宋老根留下的房産地産都登記在柱子名下,但是春芽梳起了頭發當了當家人,可是這隻有村長和宋阿爺宋大伯宋老四幾人知道,外人是不知道的。很多人拿不定春芽這樣的當家人是不是拿着家裡的田産,柱子能分得七成還是和木頭一起分那剩下的三成?春芽能賺錢是不錯,可是春芽是長姐,那跟親娘不一樣,親娘積攢的家當總歸是要分給兒子的,不管是大兒子小兒子,春芽麼,宋家打算給她過繼一個族人承繼香火,兄弟能分她幾個銅子?
三山村媒婆一來,不少有閨女的人家心思的确浮動了,也有不少人找了村長打探宋老根留下地田産在誰的名下。村長沒好氣地回道:“在誰的名下,宋家還沒分家呢,你們說在誰的名下?”村長也沒故意遮着掩着,隻是這時候來問的人,心思大多不正,隻模模糊糊說了有地基水田登記在宋家大姑娘的名下。
宋家大姑娘掌家!宋家大姑娘有地基!宋家大姑娘有田産!柱子家裡就那麼一座房子,家産登記在誰的名下再清楚不過了。村長的話一傳出來如同平靜的水面投下了巨大的石頭,一石激起千層浪,靠山村的人頭一次知道女孩兒還能有田産,春芽自梳了,田産是帶不走,可是女孩兒也能有房産有田産,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啊!
春芽再一次成為整個靠山村姑娘羨慕的對象,雖然自家爹娘會說:“宋家大姑娘連個婆家也沒有,一個人老了要孤零零過日子,現在手裡抓着錢财又怎樣,沒個親生的子女,将來要孤獨終老的。”
村裡的女孩兒沒有看到春芽孤獨可憐,指看到她說一不二,忍不住辯駁道:“宋家人說給她過繼呢。”
“過繼的哪有親生的好,閨女啊你不要被眼屎糊了心,這子女啊還得是親生的,你看我疼你,我可會疼你大伯家孩子?”
一些女孩兒說不過自己爹娘糊裡糊塗跟着覺得春芽凄慘,再看到她臉上不免帶出同情神色來,春芽這個掌家人一時在靠山村毀譽參半,羨慕她的人有,嫉妒她的人也有,更多的反而是可憐她的。
趙家嬸子甚至和林婆子閑話:“宋家大姑娘非要退了我家的親事,如今也不過是這個樣子。我家二石媳婦生了,我家三石媳婦也懷了。”
林婆子沒看到趙家派紅雞蛋忍不住問:“你家老二生了個啥?”
趙嬸子如今心氣正高:“老二家的生了個丫頭。生個丫頭怕什麼,隻要有男人,總是能生兒子的!我頭胎也生了個丫頭,可是我生了五個兒子!”
林婆子撇撇嘴,靠山村能生兒子的不少,生三五個兒子的人家也不少,趙家的得意什麼呢?林婆子如今才得一個小重孫,自然是想兒媳婦孫媳婦多生兩個孫子出來。趙嬸子同樣在心裡翻了個白眼,就你們林家一天隻能喝兩頓稀粥,多少孫子也不會投胎到你兒媳婦孫媳婦肚子裡去。
靠山村這些風言風語說是和宋家有關,宋家人倒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各家的日子各家過,宋家就不是指着閑言碎語下飯的人家。隻是三山村媒婆來的這件事還是給春芽心裡蒙上了陰影。
童養媳——靠山村是有童養媳的,村尾的周家阿婆就是,還在娘肚裡跟着一起逃荒躲避戰亂的時候,因着自家阿爹吃了周家一碗清湯寡水的稀粥就把還在娘肚子裡的她許了出去。周阿婆生下來不久就被送到了周家,周阿婆從小就當一個大人使,家裡帶孩子做飯是她,地裡拔草割麥子是她,靠山村要說誰是泡在苦水裡長大的,周阿婆就是。誰家的女孩兒不乖了,家裡爹娘就要吓唬她:“再不聽話,把你送出去作童養媳,像周阿婆那樣。”女孩兒都知道童養媳苦,日子是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