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送彈棉花的老者來過桃源村之後,姜時月就沒來過了,平時和桃源村人的聯系都是高達和龔大偉在來回跑。
主要相隔太遠,來回一趟都一天了,自從有了自己的安樂窩,姜時月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想在外過夜的。
桃源村的人也不知道蘑菇可以吃,聽姜時月和一衆護衛都說吃過了很好吃,有三五戶膽子大的才決定試試。
菌子太多,三五戶也要不完,正好飯點到了,又有現成的豬肉,姜時月便借了瑤娘的竈台,讓負責做飯的那個護衛照着昨晚那頓,又做了一次豬肉炖菌子。
鮮黃的菌子已被炒成暗黃色,在濃濃地豬肉湯裡翻滾,炖出一個個誘人的小湯泡泡,圍觀人群越來越多,他們都是被炖鍋的香味吸引來的。
不錯,昨天隻教了一次,今天就能獨立做出這道菜了,姜時月給護衛豎起大拇指。
護衛抄着鍋鏟有些不好意思,随便炒一下亂炖嘛,這誰不會?
姜時月望着衆人眯眯笑:“是不是很香?”
衆人:“香!”
瑤娘遞了雙筷子給她,她在衆人的期待的目光裡夾了一塊吃了。
“就是這個味!”
然後就發現光有菜忘記做主食了。
圍觀的人群裡立馬有人回家端了一鍋煮好的米飯過來:“我有飯!”
“我用飯換一碗這個菜,行不?”
這有什麼不行的,姜時月當即答應了。
“一碗飯換一碗菜吧,多的你拿回去。”這樣公平,也要給人家留點飯吃。
于是,人群裡接二連三有人把家裡的主食端來換菜。
最後姜時月和護衛幾人都吃撐了,瑤娘和龔大偉也跟着吃了平生最飽的一頓。
真的是被趕着喂飯!
不吃還不行,人家說白拿不好意思!
還好豬肉菌子隻有一鍋。
最後姜時月帶來的枞菌被搶購一空。
本來是打算直接送給他們的,畢竟桃源村的人沒這段時間沒少幫姜時月,比如之前的彈棉花、舂米,聽說她要鵝卵石,村裡人自發到瀑布下撿了好些鵝卵石托人送過來,看到她在搜集棕毛,平時他們閑時也會在谷中扒一些棕毛存着,等龔大偉和高達來的時候帶回給她……雖然當時她就給予了同等量的報酬,但那些終歸是人家的一片心意。
主要是幫她的人太多,菌子多也終歸有限,送這個不送那個難免引人不高興,所以就隻好以超低價賣了。
村裡人也都樂意買,沒有銀錢的就拿糧食來換,姜時月當然也歡迎。
後來聽說這菌子是在南邊不遠處撿的,衆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雖然他們以前不吃蘑菇,但也知道這東西隻雨水充沛的山裡才會有,他們記得很清楚,上次下雨還是兩個月前。
“虎爬嶺以南的山裡水源充足,山裡塘池很多,應是經常下雨的緣故。”姜時月說。
虎爬嶺衆人都知道,就是姜時月現在住的那座很高很高的山。
“那座山連着旁邊的幾座大山,橫跨東西兩地,想要過去,那不得要翻越高山?”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一個地方,可以從下面穿過去。”料到他們有此一問,姜時月緩緩說道。
衆人這才了然。
不過說到去撿菌子,他們紛紛擺手。
他們在桃源村吃住都有,現在又有高達經常帶野物、面料等物來谷中和他們互通有無,他們對外界的需求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出山的,而且現在外面山裡難民越來越多,他們出去可能會不安全,也有暴露秘密入口的風險。
且不說虎爬嶺離他們有半日的路程,一來一回都要一日了,還要花功夫撿蘑菇,雖說現在野獸都被難民趕跑了,但可沒說虎爬嶺沒有野獸。
菌子雖然好吃,他們還是不會為了口腹之欲輕易出山去那麼遠的。
姜時月對他們的想法表示理解。
她本就是順嘴一提,并沒有指望桃源村的人為了能吃上菌子,就去遷居虎爬嶺以南生活。
“虎爬嶺以南适合種地嗎?”瑤娘突然問。
姜時月道:“那裡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樹木叢生,種地和居住都可以,就是前期需要開荒。”
她來這裡的目的之一就是告知桃源村人這個消息,不過她說的比較客觀,并沒有說那些勸人搬家的話,隻是負責把這個信息帶到,餘下的看他們自己怎麼選擇。
“會不會有官府的人來抓……”瑤娘又問。
姜時月又将上午才向楊正卿了解到的朝廷政策給他們講了下,大緻意思就是:災情已上報朝廷,皇帝親自批準當地可自由逃難開荒。
所以現在他們即使走出山去,也不會有人來抓他們。
衆人如釋重負,想到以後出門不用東躲西藏,他們都高興不已。
但還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去開荒。
就算桃源村每人分到的田地不多,但也沒人願意抛棄眼前舒适的生活去外面冒險。
姜時月十分理解他們,但她同時也提醒他們這邊山上的小河可能會斷流的事情,到時沒了山上的那個瀑布,時間一長,谷中水潭幹了,他們在這裡就會過不下去。
有些人聽了,表示等瀑布斷流确實可以遷居過去,但現在過得好好的,而且馬上要農忙了,收稻子打谷子這都離不開人,覺得大可不必現在就去,衆人紛紛稱是。
姜時月也就不再多說,最後不忘提醒他們:“現在這個消息我隻告訴了你們,你們有意向遷居的,最好早做打算,五日後,我會把這個消息告訴山上的那些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