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時月當時是提出用修建寺廟的法子來幫助難民,但她還真沒想到“以工代赈”這個法子,所以從頭到尾她都認為是楊正卿想到的。
她想,也許是誤打誤撞,也許是早有謀劃,楊正卿這招一出,難民的境遇就因為建寺廟本身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遠比設立個施粥點給每人發幾碗粥更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所以說,能當上将軍并在當今朝堂站穩腳跟,也不是隻靠着一股子蠻力呢!
建廟之事有了錢糧支持,馬上就大刀闊斧地開始了。
由于之前已經将這一片的樹木砍伐成平地,所以可以直接開始挖地基,有了錢物支持,山南這片工事便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山上這片區域一天一個樣,姜時月每次來,都能見到不一樣的進度。
瑤娘之前看好的位置在寺廟前方二裡地的位置,和虎爬嶺山腳相鄰,旁邊有個池塘,取水也方便。
楊正卿運石灰沙石之類的建築材料進山的時候,順便勻點出來給瑤娘,原先留給姜時月的幾個護衛便專門負責給瑤娘建房子。
瑤娘的房子是個小小的四合院,包含一個主屋,兩個偏屋,然後是一個雜屋。瑤娘完全沒想到在外開荒還能建這樣像樣的房子,一時間對姜時月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四合院建成後,在姜時月的建議下,護衛們又在四合院外圍遠遠地圍了一圈圍牆。
望着這個占地約五百平米的大院子,姜時月滿足極了,仿佛是自己有了這麼個大院子一樣高興。
瑤娘熱淚盈眶,她何德何能,竟然遇到了這麼個活菩薩,本來隻是抱着有個領路人的想法,沒想到對方直接給她建房子,而且還是這樣想也不敢想的大房子!
姜時月被她像看親娘一樣的表情看得十分不自在,她抓抓腦袋說道:“都是皇上的恩賜,不要白不要!”
瑤娘當然知道這都是因為姜時月的緣故,要不同樣是恩賜,怎麼同來的陳德柱得到的建築材料就少很多呢,而且他也沒有護衛幫忙,房子都是靠他自己一手一腳來建,到今天,那對面的房子還隻打了個地基呢!
這段時間,陳德柱也來得少了,不知是天天為房子的事情忙得累了,還是什麼别的原因,有時他偶遇瑤娘,也是匆匆走過,再不複從前那樣,雖然害羞但還是要過來打招呼。
姜時月有時見到這種情景,偶爾也和瑤娘說起,瑤娘隻說人家可能是想通了,姜時月卻覺得未必。
經過了十多天的工事建築,前端寺廟已經建成。
說是前端寺廟,其實真正算得上寺廟的就隻有這一間房子,圖紙上所畫地後面那些跟着的零星房屋,其實真正的作用是給百姓居住的。
所以除了這個前面打頭的寺廟建得比較精細,後面的幾乎隻需要建個房坯、能住人就可以了,而圖紙所畫的規模比較大,從前端寺廟到後面綿延了十裡地,大大小小的房子不說一百個,也有幾十個了。
按楊正卿的說法,就是照着銀子做,銀子有多少,就蓋多少房屋。
負責監督工事的管事眼看後面的房子一間一間的蓋起來,一天天的那心就每天往上提一點兒。
他是裴墨陽派來監督工事的,也算是當個見證,以免楊正卿心黑手狠,拿着圖紙隻知道收銀子,卻不按照圖紙辦事。
然而貪沒貪銀子他不知道,隻知道要按照這個規模繼續下去,他們家的銀子隻怕造不了幾天呐。
他不确定哪天裴世子看到這後方如雲的房屋,會不會和他一樣要捂着胸腔子,才不至于讓心跳到外邊兒來。
不過好在這位楊将軍建好房子之後就沒有對各個房子多加修飾,每間房都是如此,建個毛坯就放着不管了,然後又開始建下一個。
裴世子說了,如有異常一定要去信告知,管事覺得這也算是個異常情況,于是便書信一封,讓随從快馬送到縣裡。
這邊楊正卿每天督促建房,修路也沒落下,既然要上香,沒路進來可怎麼成?所以修路的花費當然也是算在經費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