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組的項目是——中藥食品經濟。”
“當下社會,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日益高漲。數據顯示......”朱時宜翻動着PPT,擡眼确認無誤記憶中的數據,更加流暢地講着項目計劃。
講解照常發揮。
朱時宜講完結束語,深深鞠躬。
台下掌聲平平。
朱時宜輕輕抿着唇。
輪到評委提問環節。
按照一般規矩,評委問的問題,最好是全體組員輪着回答。
隻有一個人回答的組,可能“團隊合作”分數會降低。
評委先問了比較平常的兩個細節問題。
組員李曉宏回答了第一個,朱時宜回答了第二個。
評委點點頭,抛出第三個問題:“中藥食品是新興行業,你們做了三個規劃階段,集中講解的是初創期。”
“若想擴大優勢,必然要拓寬市場。這樣一來,從業競争者加入,你們這個項目的優勢,又該如何發揮?”
蔡家蓉面色難繃。
是她要回答第三個問題。
這個問題,并不在她們資料收集與思考的範圍内。
按照規定,每個問題,可以有30秒的思考時間。
眼下,已經過去了一半。
朱時宜腦子飛快檢索關鍵詞。
初創期,優勢。
三十秒過去,蔡家蓉别無他法,舉起話筒,硬着頭皮開編。
“我覺得,拓寬市場的......”她清清嗓,開口沒那麼磕磕絆絆,“同時,加大宣傳,保障産品質量......”
台上一下無聲。
朱時宜側目,蔡家蓉眼角隐隐抽動,幾秒功夫,眨了無數下。
學生賽事,參賽者緊張很正常,評委見怪不怪,也沒有催促。
朱時宜卻捉住評委眉心,一閃而過的跳動。
評委問的,是行業若能熬過初創期,迎來爆發期。
個體企業,該如何赢得市場。
朱時宜心一驚。
她發現,她們組的方案裡,混淆了“行業”與“企業”的概念。
心間一沉,似是明了一種結果。
她稍稍擺正心思。
腦海忽然想起潘嶽的演講。
露營品牌發展多年,如約仍然創出一片天。
“持續創新。”朱時宜忽然拿起話筒,補充答。
新興行業,初創期的一舉一動,都是創新。
而成熟期,所有企業大差不差,那又該如何脫穎而出?
“品牌特色,”嘴上先一步回答,“将發展品牌作為企業戰略目标。”
“中藥食品經濟還在萌芽階段,正如您剛才所說,我們應該做的,是擴大市場。”
朱時宜抖機靈,雜糅行業内容進企業規劃:“所以,我們講了許多産品、渠道,這些行業必備規劃,這一切,都是為了使更多消費者,能夠接受中藥食品産業。”
評委擡起眼。
被直視的朱時宜,鼓起勇氣,不疾不徐:
“如果這種經濟真的能夠迎來成熟期,那我們要做的,就是品牌特色與口碑。首先,我們是經濟萌芽階段的老品牌,本身就具有品牌效應。”
“除去‘老品牌’這點,我們還可以從許多方面去打造品牌優勢。比如,剛剛我們組同學所說的,産品質量和宣傳。”
“還有價格。可以繼續細分市場,針對不同消費層級,推出不同服務。下午茶餐廳、奶茶店、便利店産品,形成價格梯度......”
預定時間結束,朱時宜深鞠躬,下台。
肖玉涵和徐夢瑤給她比了個贊。
其他兩個組員,也默默坐過來。但不看朱時宜,隻是自顧自地聊天。
朱時宜摸摸鼻尖,莫名尴尬。
直覺告訴她,那倆組員對她有意見。
等到宣布名次的環節。
這次一共有10組參賽選手,賽事設置了一等獎一組,二等獎一組,三等獎兩組的名額。
拿到獎的隊伍,可以晉級,參加國賽。
朱時宜暗暗期待。
二等獎,獲獎者是其他學校的同學;
三等獎,一個是同校不認識的組,一個是其他學校的組。
公布于此,朱時宜鼻頭微酸。
她深吸口氣,甩掉那點矯情。
早打過預防針的,有什麼可傷心。
反正這次比賽,她也沒付出什麼,不是嗎?
一等獎毫無懸念,是徐夢瑤組。
肖玉涵激動地握拳,和旁邊坐的好朋友歡呼着,眉開眼笑,蘋果肌提得老高。
朱時宜跟着人群鼓着掌。
接下來又公布剩下組别的排名。
朱時宜所在的第六組,排在第八組後面,相當于是第六名。
午間,踏入外場一刹,一陣強光直射而來,曬得朱時宜睜不開眼。
“時宜,”肖玉涵跟在她後面,給她撐起傘,語氣是藏不住的興奮,“走,一起去吃火鍋。”
“其實也不用,沒拿到名次,”傘下,朱時宜勉強能撐開眼皮,“我也沒幫上什麼大忙,不用你破費啦。”
“沒事的,咱可說好的,你那是幫了我的大忙。”肖玉涵勾住朱時宜。
“主要是中午吃火鍋有點熱。”朱時宜隻想一個人待會兒,又找了個借口。
“那就晚上嘛,”肖玉涵忽然招手喊,“家蓉、曉宏,咱合張照呀。”
朱時宜稍稍提起精神。
要合照了,她不能死着一張臉。
走到簽名版前,肖玉涵把傘遞給朱時宜,拿出手機:“時宜,你幫我們三個拍一張嘛。”
朱時宜愣了愣。
“三二一。”
朱時宜一個人,給她們三個,照了張相。
肖玉涵聲稱有事要找老師,從朱時宜手裡拿過自傘和手機,離開了。
蔡家蓉和李曉宏沒和朱時宜講話,一聲不吭離開了。
獨留她,曝露在陽光下。
頸肩溫熱,胸腔裡卻像根冰棍。
烈日似火,燒着她,不斷融化、再融化。
出師未捷,期盼落空,莫名而來的敵意。
以及注定,就要被忽視。
眼中視線模糊。
一片陰影悄然籠罩,潔淨的紙巾落入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