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花半夏拿着藥瓶和一沓紗布回來。
站在螭奴身後,讓他解開衣袍,衣服從領口一路褪至後腰,又将那一頭柔軟如絲的墨發撩至頸側,露出整片肩背。
那裡從左肩至右腰均用白布纏裹着,上面斑斑駁駁透出暗紅色的血迹。
她從一端将白布輕輕揭開一小塊,赫然露出後面四道又長又深的劃痕,内裡皮開肉綻處已開始結痂,落在少年玉白的背上猶顯觸目驚心。
細看之下,花半夏不由皺眉,口中喃喃:“還有些滲血……”說着将染血的布片一點點掀開。
不斷映入眼簾的傷口,讓她想起兩人的初見。
螭奴本是明州的客商,與父親和夥計們運貨進京路上不幸遇上劫匪,貨物被搶劫一空,同行的隊伍在打鬥中失散,父親也不知去向。
螭奴身中一箭跌落山崖,幸而給進山采藥的花半夏撿回。
彼時,花半夏看他渾身傷得像個血葫蘆,破損的錦衣之下,偶然露出完好的肌膚卻細膩白皙不遜于女子,料想當是個養尊處優之人。
傷成這副模樣,若給他爹娘瞧見,不知會心疼成什麼樣……
适逢她喪失至親未久,不免由己及人,同情起這重傷的少年來。
花半夏猶記得他剛從昏迷中醒來,幹淨幽深的眼底翻滾着傷痛與戒備。
那眼神花半夏卻并不陌生。
每次撿回受傷的野獸,一開始也都這樣。
後來相處久了,螭奴的性子果然慢慢軟化下來。
卸下防備,他其實是個沉默寡言又容易害羞腼腆的少年,會一言不發地幫她采藥、切藥、燒飯、劈柴……
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子哥,悟性卻極佳,做出的菜肴每每令花半夏自歎不如。
她原還覺得撿個男子回來多有不便,但螭奴顯然比她更羞于見人。
于是她不知怎麼便來了底氣,反正沒法将這可憐少年丢出去不管,左右家中多的是房子,也不缺吃穿。
至于旁的,自父親和祖父走後,她的生命仿佛也停在了那個春天。
之後支撐她活下去的,隻有查案和複仇。
除此以外,再無心思顧慮其他。
她對少年精心照料,打算等他傷勢好轉,給他一筆盤纏叫他自去尋親。
可如今,眼看父親的案子有了眉目,原本了無牽挂的她卻多了一層顧慮。
*
“今日進城遇到一個明州商販,我向他打聽明州景家,可惜他不甚清楚……”
思緒所至,花半夏邊揭開一小片黏着血肉的布片,邊脫口而出。
話落,少年的脊背肉眼可見地僵了一下。
“弄疼你了?”花半夏指尖頓住,不敢再去碰後面黏連的部分。
“無妨。”他說,看樣子卻并不像無事。
如此一打岔,剛提起的話題不覺又被花半夏抛諸腦後。
她下手更輕了些,一面和螭奴閑聊轉移他注意,一面小心翼翼撕開粘着皮肉的最後一塊布片。
不知不覺,她的頭與少年的後背越貼越近。
随着溫熱潮濕的氣息觸及肌膚,一抹粉色自少年的耳根悄悄蔓延至整片後頸。
不過花半夏并未留意,此刻她的心思全放在上藥、包紮上。
事畢,她幫螭奴拉好衣服,忽聽少年的聲音低低響起:“阿姐每次進城回來臉色都不太好——是遇上了什麼麻煩?”
花半夏目光微滞,随即恢複正常:“好端端的,哪有什麼麻煩。”
因不想牽累無辜,她從未對螭奴說過家裡的事。
以後也不準備說。
*
翌日午後,花半夏坐在院中研磨曬幹的姜黃和首烏,雙手和圍裙上均粘了不少黃褐色粉末。
外面傳來輕輕的叩門聲。
她起身過去開門,隔着門縫看見一位穿着月白常服的男子斯斯文文站在門口。
“崔少卿?”花半夏頗感意外,忙不疊打開門。
來人是大理寺少卿崔宴川和他的小厮。
因為父親的案子,花半夏之前同此人有過幾次接觸。
他是個一闆一眼之人,出身侯府,又是嫡長子,因父親早逝年紀輕輕便襲了爵,但仍憑十年苦讀高中進士,之後迅速升任如今的官職。
本來,以花半夏的身份,根本無從接觸到崔宴川這等高官,她也自知求告無門,遂留心常去大理寺外轉悠,後來得知此人是新上任的少卿。
她數度跟蹤崔宴川下職的馬車,某次終于在崔府外面堵住了他,得以向其陳述案情疑點。
結果——自是不會有什麼結果。
花半夏也由此知曉,拿不出實質證據,不會有人憑她空口白牙便複查此案。
崔宴川沒因妨礙公務懲辦她已是萬幸了。
她并非無理取鬧之人,雖心知父親無辜,卻也理解崔宴川為何拒絕她,故而每次見到他依然客氣恭敬。
與花半夏相反,崔宴川雖堅信自己秉公辦事并無不妥,但每次對上那雙清澈瑩亮的眸子,心卻沒來由地一陣慌亂,仿佛自己做了什麼虧心事,又像欠了這孤女什麼,總想尋找機會補償一二。
此外,不知從何時開始,她的身影常在他腦中揮之不去……
“今日來南城辦點事,剛好距府上不遠——”崔宴川語氣略顯局促,手上拎着一個食盒。
說話間想起什麼,将手擡了擡,“哦,母親聽說我要來,親手包了些雲吞,讓我給小娘子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