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了一遍兔子長大以後的情況,崔二哥忍不住露出一個笑容,兔毛領這種東西放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
有了這一窩兔子,一家人晚飯雖然吃得簡單,但心裡頭都歡快得很。
崔雁竹吃完飯後主動提出要去給在窩棚中的崔父送飯,崔母将飯菜籃子放到她手上,叮囑道:“路上看着點,快些回來,别在地裡逗留。”
“娘,你就放心吧。”
在結果期,村民各家通常會在果林中搭建窩棚,晚上就睡在那個狹窄的棚子中,這樣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有人半夜前來偷竊果實。
更有甚者會偷偷打落别人家的果子,就為了日後能夠兜售出更高的價格,人無我有,自然更方便坐地起價。
于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每家每戶的田中都會有一座小小的窩棚,一家人輪流守夜。
這不是忌憚防備鄰裡,這樣的設置反而讓宏義村中村民的關系更加的穩固協調。
天色逐漸昏暗下來,崔雁竹根據記憶中的路線順利找到了崔父窩棚的位置,她對着不遠處的人影喊道:“爹,我給你送飯來了。”
出聲之後她能明顯感覺到眼前的人影放松了下來,歎息了一聲:“是三丫頭啊。”
崔父放下手中拿着的木棍,随意找了塊田埂坐下,就着前一天剔下來的雞骨頭熬的湯啃粗面餅子,呼哧幾下就吃光了。
崔雁竹坐在崔父的身邊,往後看見不足兩個平方的窩棚中僅有兩把長椅,用破碎的棉被鋪在了上方,勉強充作一張床。
守田的莊稼人半夜不能睡得太熟,一旦熟睡過去就聽不到竊賊發出的聲響,所以他們通常不會躺很久,不定時就要出去巡視一圈。
身後不能稱作小屋的地方傳出一陣陣泥腥味和汗味,不算好聞,尤其現在是夏季,夜裡雖有些涼風,可惜都吹不進窩棚,悶熱是在所難免的。
她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烤土豆,仔細地将外面焦黑的皮剝開,掰了一大半遞到崔父手邊,“爹,我吃不下了,你幫我吃。”
“胃口這老小,得多吃點,長肉,這樣才能像爹一樣,健壯。”崔父推了兩下,沒推拒成功,将溫熱的土豆塞進嘴裡,三兩口就下了肚。
到了晚上,沒有白日裡太陽的照射,蟲子都開始活躍起來了,崔雁竹年紀小,皮嫩,吸引着蚊子圍着她咬,崔父皺着眉揮手驅趕,“早點回去,夜裡路難走,去吧。”
崔雁竹嗯了一聲,收拾好碗筷放回籃子中,正準備踩着田埂邊上原路返回,手邊就被塞了一根剛折下來的玉米杆。
現在過了玉米采收的時刻,這兩天就要把空了的玉米杆打掉,把玉米杆的皮啃掉以後嚼着吃會有細微的甜味,農家孩子偶爾會拿來當零嘴吃,崔雁竹甜甜一笑,“謝謝爹。”
“看着點路,走慢點。”崔父最後不放心的說了一句,看着小女兒的背影一點點縮小,又重新拿起放在一旁的木棍,度過尋常的一個夜晚。
崔雁竹沒有立刻回家,她小跑着去了窯爐邊上将幾個圓筒形坯用木片各分成大小均等的三塊,再裝了一大塊黏土在籃子中。
晚上,她一個人坐在床邊,細細捏了一個尖底雙耳寬口瓶。
下午來來回回打濕黏土占據了大量的時間,所以目前需要一個儲水的容器。
這種寬口的設計得以讓崔雁竹伸手進去掬一捧水潑到幹黏土上,而尖底一方面是為了插在地裡固定,另一方面是方便河中取水。
至于雙耳嘛,則是為了讓她雙手提着。
為了以後能少搬幾次水,崔雁竹把這個瓶子做得腹部微微鼓起,加大了容量,做完她滿意地将東西放在床邊,“行了,明天放一起燒吧。”
還剩下一些黏土,崔雁竹想了想又捏了一個頸處略細窄的罐子,這種容器會更加适合盛放湯品,保溫效果比碗好一點且不容易灑出來。
去給崔父送飯的路上她都走得很小心,生怕雞湯灑出來一點,有了陶罐便能消弭這種煩惱。
接下來,就等明天起床後點火燒制了。
崔雁竹閉上雙眼躺在床上,想打開手機裡保存的窯神圖片賽博拜一拜,卻摸了個空。
“行吧。”她長歎了一聲,手機都沒了,哪裡來的窯神照片。
于是隻好雙手合十,默默祈禱一切順利,坯體幹透,少一點雜質在裡面,不要燒裂……
想着想着,崔雁竹漸漸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