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怎麼能為了坐穩皇位放任趙高他們侮辱父皇的屍身呢!你簡直大逆不道!”
“蒙恬将軍和蒙毅上卿又有什麼錯,你怎麼可以為了排除異己就殘害忠良,你将我大秦江山社稷至于何地?”
扶蘇神情哀傷,這一重接一重的重擊若非多年的涵養支撐,他隻怕已經萎靡的不知如何是好。
曾經那個在弟弟犯錯時擋在身前為其撐腰,安慰兄弟的長公子扶蘇在這一刻,在這個敬愛的父親被人肆意侮辱而無法抵抗的時刻,那個溫柔的兄長徹底的消失,變成了心疼父親遭遇的兒子。
胡亥呼吸一滞,明了大哥這一次是不會再給自己求情了,隻能絕望的看着始皇帝,結結巴巴的道:“可是父皇,我現在還小,我也沒做過那些事啊。”
無論如何,這樣的罪名都不能認!隻要不認,父皇就不能用未來的罪名來處置他。秦律嚴格,但也沒有因未犯之事而獲罪的說法。
“将胡亥貶為庶人,削除宗籍,趕出鹹陽城。蒙毅,你命人将他送去北地修長城,讓他知道什麼叫做人間疾苦。”
胡亥在趙高之後也被拖死狗一樣拖了下去,隻是和趙高不同的是沒人将他的嘴堵上,因此胡亥的哭喊聲回蕩在鹹陽宮上空,讓聽到的衆人消了幾份郁氣。
沒有一個人有異議,這種人不值得同情,有什麼下場都是他們該得的。
至于李斯的下場,他們心裡有數,無論李斯為人如何,他的能力強到毋庸置疑,既然陛下現在沒有提到如何處置李斯,那必然是心有計較的,他們很不必落井下石,隻看着便罷了。
處理完了胡亥和趙高,始皇帝才有精力将心神放在自己寄予厚望的長子扶蘇身上。
蒙恬領兵駐紮在外,蒙毅被他派出去祭祀山川諸神,那扶蘇呢,為什麼他最看重的長子在自己重病之際卻沒有出現在自己的身邊?
不止嬴政一個人疑惑,有腦子的大臣都是驚疑不定的看着扶蘇,無論如何都想不通。
好在黎蘇蘇對始皇帝病逝之時,扶蘇卻沒有跟着,沒能繼承皇位成為秦二世覺得遺憾,便接着道:“【如果秦始皇之後繼位的是素有賢名的長公子扶蘇,可能我們的遺憾還沒有那麼大,但就是那麼巧的,始皇大大病重即将去世的時候,命令中車府令趙高給公子扶蘇送信,讓公子扶蘇回鹹陽處理他的喪儀,另有一封命令扶蘇繼位的诏書,讓扶蘇登基為大秦的二世皇帝。”
“但是這個時候扶蘇在哪裡呢?為什麼在他的父皇纏綿病榻的時候,這位隐形的太子會沒有陪在他的父皇身邊侍疾呢?”】
天幕下所有人不約而同的發問:是啊,公子扶蘇在哪裡呢?
【“這裡就要提到咱們之前說的始皇大大被後世造謠的一大黑點——焚書坑儒了。”
“秦始皇三十五年,被方士盧生和侯生連累,一共有四百六十餘人被始皇大大下令坑殺,扶蘇知道後上書勸谏:‘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作為一個敢頂撞秦始皇的人,長公子扶蘇肯定不是一個莽撞的蠢材。後世學者對這段話一直都有争議,一些人覺得他就是個蠢貨,跟着儒家學習仁義,被洗腦了;另一些人覺得他隻是為人寬厚,愛護百姓,不忍心施以重法,但這個性格絕對不适合做皇帝就是了。畢竟身為橫掃六國的始皇大大的兒子,憑借始皇大大的眼界和能力,不可能會養出一個廢柴和軟弱之人,不然憑當時大秦秩序初建的時代,即使扶蘇是長公子,始皇大大也不會看重他啊。”
“但是顯然UP主覺得扶蘇有些不會看人眼色,他爹的态度如此堅決,當兒子的就跟看不懂似得非得跟他爹對着幹,圖的什麼啊!這不,一封當庭上奏,頭鐵敢怼親爹的扶蘇被始皇大大發配往上郡蒙恬駐紮的大軍那裡做監軍,協助蒙恬将軍抵禦北方的匈奴和修建萬裡長城。”】
群臣無言以對。
我的長公子哎!咱們陛下什麼性子您不知道麼?您乖乖的聽一回話做個嘴甜懂事的兒子怎麼了?
為什麼非得頭鐵的臉親爹都怼呢!
就不能稍稍的服一下軟嗎?
那群聽不懂人話的儒生都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被陛下削了一茬又一茬,現在縮的跟鹌鹑似的,您怎麼還敢迎難而上呢!
群臣沖着扶蘇豎起了大拇指:所以說論‘勇’還是您啊!
有底氣,才敢‘恃寵而驕’啊!
扶蘇瘋狂的擺手,我不是,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