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對。他韓信現在已經被貶為了一個小小的淮陰侯,對劉邦再無威脅和利用價值,并被禁锢在淮陰侯府中不得出入,每每想到曾經他是如何的意氣風華,而今隻能困在這一隅之地,韓信就覺得憤慨不已。
項羽都知道分封諸侯王呢,劉邦卻連一個異性王都容不下,真是小氣!
醉酒後的韓信越發的感情流露于外,像個小孩子般幼稚,盡情地發洩着自己的不滿。
劉徹曾嫉妒高祖劉邦有韓信這樣的大将軍,卻不能用來北擊匈奴,但是得到了衛青後劉徹再也不羨慕别人了,他得意地笑着,他終于也有自己的大将軍了,匈奴算什麼,遲早是他大漢國的手下敗将。
年少時聽不少先生講述過項羽的勇武過人,但在最終的赢家看來,劉徹隻覺得項羽腦子有疾,否則也不至于被高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項羽可真是天真啊!”劉徹嗤笑,别說和高祖比了,随便找個有腦子的,項羽都得被比到地下去。
禮樂崩壞、諸侯混戰的年代,誰和你玩正兵對戰這一套,《孫子兵法》裡都說了:兵者詭道也,項羽你也不是沒讀過,怎麼就不會學以緻用呢,活該你敗給高祖!
做為勝利者的子孫,劉徹站在道德制高點肆無忌憚的對項羽進行批評。
【再說一次,項羽是真的勇猛,諸侯聯軍幾十萬大軍直接被沖散,劉邦更是被項羽打的一路落荒而逃跑回蜀地。不過後世專家們在研究這一段曆史的時候,有不同的發現和意見。
一些專家覺得大戰一開始,漢軍就勢如破竹的取得了勝利,所以劉邦不免被勝利給沖昏了頭腦,才導緻之後被項羽趁機反殺。
但是還有不同的聲音覺得劉邦是在裝慫。因為劉邦當年攻入鹹陽,比諸侯聯軍攻打項羽戰績更輝煌,見識過了更大的勝利,劉備被沖昏頭的可能性很小。之所以在彭城之戰中敗逃,是為了不讓諸侯王發現他有雄主氣象,否則這些人很有可能調轉槍頭過來打他。
畢竟彭城之戰,劉邦打本部都在關中地區,沒有怎麼出動。劉邦挺身而出是為了以身做餌,釣各路諸侯王和項羽鹬蚌相争,他好坐收漁翁之利。碰城之戰後,各路諸侯王的勢力都收到了重創,而劉邦的損失卻是不值一提,諸侯王們就感覺自己被耍了,紛紛叛漢歸楚。于是這就給了劉邦理由,讓韓信領兵出征,一路上沿途剿滅趙、魏等各路諸侯。
劉邦收拾項羽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多次試圖刺殺自己的範增,他便派出自己的謀士陳平去離間項羽和範增的關系,因為劉邦知道隻要有範增在項羽身邊,自己想要赢項羽勢必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中了離間計的項羽就這樣把範增給氣走了,死在了郊外。而項羽的頹勢也漸漸顯露了出來,隻好和劉邦以鴻溝為界,二人立約平分天下,楚河漢界盟約簽訂。
然而劉邦可是被後人稱為真實的秦二世,繼承了始皇遺志的皇帝,區區一半的天下怎麼能滿足他的野心。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正月,楚漢兩軍在垓下展開最終決戰,韓信大敗項羽,為這場持續數年的楚漢争霸畫上了句号,一代霸王項羽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死的好!死的妙!死的呱呱叫!
嬴政解氣的鼓掌為項羽的死慶祝,聽黎蘇蘇講解了這麼大半天,沒有那句話比項羽的死更讓他值得高興。若是項羽這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隻會分封諸侯王的蠢貨成了最終的勝利者,奪取了他嬴秦的天下,就算嬴政當時已經魂歸九泉了,也得被氣的把棺材闆給掀了。
“我居然自刎了?!”項羽瞪大了眼睛,不肯接受自己是這麼一個結局。
有那麼一瞬間,項羽眼神迷離,還以為自己是在做夢,他怎麼可能就這麼失敗了,怎麼願意就這樣死了!
他覆滅暴秦,橫掃天下,複辟楚國,恢複項氏一族昔日的榮光,怎麼會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被劉邦和韓信大敗?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項梁冷眼瞧着不肯接受現實的侄兒,痛心他的自刎而亡,卻又覺得理所當然。
“不自刎以求個體面,你還想苟且偷生不成?即使你不想死,那些人也不會讓你活着,誰知道你會不會死灰複燃,把他們給一鍋端了。”項梁冷笑連連,成王敗寇,他是真不覺得劉邦等人會讓項羽活着,項羽的死已經是一目了然,留着項羽就是在給自己留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