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春秋罪我 > 第144章 第 144 章

第144章 第 144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現如今整個晉陽城,本打算造反的張又玄不知所蹤,盧元禮也被隐秘關押,李尋真不攻城略地,給人的感覺根本不像是造反。

而是等死。

晉陽城内懂這些的并不多,大家隻當是一切照常,燒了的佛寺還會再建,汾河的水還在流,依舊在月色裡,和萬頃松林,靜靜地看着春秋代序。

直到柳念之抵達。

“李尋真,”柳念之在城樓下,身後軍陣如雲,手執長槊,厲聲問道,“你可是要造反?為何拒不讓官軍入城!”

李尋真自知無可辯駁,李氏要謀反的消息,應該是張又玄命人透露出去,用作給自己金蟬脫殼的。

誰也不知道,張又玄想做什麼,而李尋真又配合地把鐵馬霜鋒解散,賬簿燒毀,于是在衆人看來,李尋真就是罪魁禍首——什麼活佛啊,全是為了造反在立旗幟、收攬人心!

李尋真就像個避雷針,引來了朝廷大軍,想以自毀的姿态,徹底滅絕李氏宗族的野心!

“柳令公,請入内。”

城門緩緩開啟,護城河上有路可走,柳念之一開始還以為這是請君入甕,但旋即夾緊馬腹入内。

“令公若是要追查,李氏宗族必定是死路一條。但令公,我有個不情之請。”李宅内,李尋真已經想好了自己的結局。

李氏早就有心謀反,無論李尋真怎麼阻止都無濟于事。

張又玄和李氏又密不可分,如果張又玄難逃罪責,盧元禮也必然會受牽連!李尋真這麼做,根本不是為了張又玄也不是報複任何人,他僅僅是想保全盧元禮,和那個夙慧的“小蘆葦”。

“你說。”

“李氏難逃定谳,我死路難逃,唯有一好友,名為盧元禮。”

柳念之回想起這個名字,“我見過他,在吏部的時候。他那時被罷官,回京配合調查,聽說被罷了兩次官?也是難得。後來隻知道張府君保了他,讓他能在晉陽做了個小參軍。”

“他全然不知情,他的孩子,年少便有才能,如果因此案牽連将終生不能入仕,于大周,何嘗不是損失。”

“你就這麼笃定……”

“因為是盧元禮的孩子。令公,我是商人,講究豪賭,這次,我把自己的全副身家包括性命押在盧元禮和他孩子身上,二十年……不,不到二十年,您就會看到我賭沒賭赢。”李尋真無比笃定,又交出一把長刀,“性命在此,随意拿去。”

柳念之不傻,自然明白這晉陽案不适宜查太深,李尋真目前是想要以死作為了結。

“那你李氏宗族的性命呢?”柳念之問。

“罪孽最深重的就是我,剩下的,請柳公酌情處置。”李尋真躬身一拜,那一刻算是解下千斤重擔,他此身分明,無牽無挂……

若說牽挂,可能就隻有那唯一的信徒了。

“你自刎吧。”柳念之起身,“順便,跟身邊人好好道個别。”

李宅後院,丁香花謝,茂密綠影下,談漪正抱着琵琶站在一旁。

“尋真……”

李尋真依舊是白袍,他告訴過談漪,之所以喜歡穿白色,是因為白色最潔,沒有任何藻飾,也沒有進染缸裡渲染,他想保持最原本的一抹白。

“讓你失望了。”李尋真攤手,如釋重負後,隻覺渾身輕松,“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鄉。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這是陶淵明的《拟挽歌辭》,談漪心一悸,而後長長歎了口氣,“你終究還是把一切都攬了下來。”

“為我奏最後一曲吧。”

這次談漪的琵琶聲裡,李尋真沒有靜坐在一旁飲酒,而是拔劍出鞘,舞起了劍。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複朝。千年不複朝,賢達無奈何。”李尋真飲了口酒,身形翩翩,挑着劍尖,劃落丁香樹葉。

衣帶經動作帶起,裙裾飛揚,夕陽欲頹,李尋真熟稔地挽了個劍花,肘腕翻轉間,劍鋒錯開飛起袍擺,堪堪錯過。

他随手舉起酒壺,昂首一飲而盡,溢出來的清酒流過脖頸,下一刻他扔了酒壺,踏上一旁的石凳,一個輕功,墊腳飛上樹梢,三兩下踏着瓦當,屹立于屋脊旁。

遠處是晉地河山,是他出生之地——和埋骨之地。

談漪停了彈奏,撥片放置一旁,“你這是要……”

“全天下人,都說李尋真是反賊,會不會有誰,有一個也好……能記得我呢?”李尋真伸手,他挽不住西嶺的沉沉落日,而他的死期,也在今日了。

“我會記得。就算全天下人覺得你是反賊,是假活佛,至少你還有我這個信徒……”談漪的淚水奪眶而出。

“陰謀,仇雠,罪魁禍首……如果有朝一日,這些東西還有人在意……”

“會有人在意的。”談漪強忍着哭腔,“我會記得所有真相。”

李尋真釋然一笑,居高臨下看着談漪,卻沒有一星半點的盛氣淩人。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拟挽歌辭》的最後一句。

李尋真是在給自己唱挽歌。

語畢,李尋真拔劍自刎,自房頂墜地。他往蒼穹伸着雙臂,眼看着周圍一切陷入岑寂,血紅的殘陽被黑夜吞噬,他的熱血也澆了一地,将白袍染上了猩紅顔色。

談漪痛哭失聲,傷痕遍布的半張臉被繃帶包裹,此時已經因淚水而濕透。

他顫顫巍巍伸出手去,想用指腹為她拂去淚水。

“不要……不要哭。”

晉陽謀反大案因此落幕,賊首李尋真自刎,李氏宗族有牽連者盡皆伏誅,婦孺則逃過一劫。小白楊和小蘆葦在盧元禮的授意下,飲下過量“抽思”,這才從佛光寺的陰影裡走出。

有記憶的人,要麼死了,要麼遺忘。這場大案,看起來已經徹底結束,不會再有波瀾。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