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救可不得了,竟然就查出這兩個人體内的仙脈靈根是互換過的。
靈脈和靈體本該一脈相承,成一道完整之相,但這兩人卻不是,她們脈體互悖,卻又奇怪地因為某種秘術而雜和在一起。
有人奇道:“那清雲道人竟不将此事隐瞞下來?”
這算是醜聞了吧?
“想瞞,卻瞞不住啊,彼時青雲台的江宗主、赤霞谷的唐谷主都在雲崖山上議事,天雷浩勢,已引人注意,姐妹二人傷勢又不輕,清雲道人本是出于好心,請兩家大能共同為二人療傷,結果靈脈一探,雙子共振,互為相吸。初時,并不明是何意,方才細探。說是,那是各自的靈脈,都想回到本體身上,才引發的震鳴。”
“易經換脈,星辰輪替,乾坤扭轉;這謝家人當真敢行這逆天之術?”
“常叫勢利使人争,有利可謀,有益可圖,有何不敢?”
這倒是,謝謠息可是當世四大奇才之一,不過十來歲,便可用自身之力引雲崖山滿山生靈與之共鳴,借用一方天地之力。
“換命之事,前所未聞。想當年,謝謠息入山門時,也不過是個四五歲的孩童,能懂得什麼?可想而知啊,定是他父母做的手腳。想當初那二人在外雲遊,後來才帶回謝謠息與謝茵兩個孩子,一個親生,一個收養,不過數年之後,在那場大戰當中,夫妻二人就雙雙殒命,死相不明。”
便有人猜測道:“所以,那般異樣的天劫是上天對謝謠息的警告吧,他們一家偷人仙根,毀人機緣,惹上因果,方遭反噬。”
此言一出,不少人覺得不無道理。
這般看來,這位曾經的天之驕子謝謠息,鐵定是飛升不了了啊!因為這般異象,根本就是天道不想讓她飛啊!
最後,還有一問:“那這互換的命格還能換回來嗎?”
說者搖頭,道是不知。
太華宗的地界有仙門鎮守,長久無妖魔敢随意作祟,也算是太平安定,世人的茶餘飯話也是熱鬧頗多。
對于這種慣常活在傳言裡的、總是一塵不染的天之驕子,世人讨論的興緻總是很高,過于激烈,以至于一路傳到了山腳之下,一時之間,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而這一切,被劈暈的謝謠息是不知道的,那不留情面的一劈驚雷正中她天靈蓋,直接把她給震得鮮血淋漓,昏了過去,隻能說好在算是給她留下了一條性命,不至于年少夭亡。
謝謠息與謝茵一同被安置在息雪峰上,那是雲崖山衆峰之中靈氣最為豐沛充裕的仙峰洞府,也是謝謠息的住處。
此刻的山峰之上,往日雲霧缭繞在峰中的禁制被破壞,不同于山下各式各樣的喧鬧,整個山頭處于一種詭異的死寂當中。
太華宗的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這兩個人的醒來。
謝謠息作為峰主,被安置在息雪峰主殿内,其餘人等守在殿外,未有掌門傳召,不得輕易靠近。
其實她的意識早已蘇醒,隻是身體被天雷給劈麻了,尚未恢複知覺,才無法動彈,于是她在自己的識海當中鍛煉魂體,休養生息。
可這時她的神魂卻與往日道基穩固時的感受不同。
意念幻化成的雲川落霞當中,一道黑色溝壑漩渦淤積在她的識海中央,靈識在其中飄飄蕩蕩,宛如一縷浮萍,什麼都抓不住。
謝謠息嘗試去聚力觸碰和壓制,将自己的靈力注入溝壑中,去平息這亂相,卻被其中的力量抵觸和反彈回來,百般嘗試,終是無果,不得其解。
她自築基結金丹後,識海領域一向祥和如沐春風,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
但她在其中左瞧右看,都沒能看出個所以然來,心道,總不至于是天劫把她給劈廢了吧?
識海中無人能回應她的疑惑,隻待她于現世中醒來,才可勘破。
山延綿,雲厚,白雪覆頭。
昔日,謝謠息獨居于息雪峰上,一欄瓦,一木箸,空山靜處,一人一劍,穿林拂葉無婆娑,此時這崎峻的山峰上卻多了些人言聲響。
喃喃者說:“這大殿也是怪冷清的。”
是幾個醫修弟子湊到一起搓掌取暖說道,因着連日鵝毛雪落後,冰錐附殿脊後,空空蕩蕩的息雪峰主殿裡更顯寂寥,大殿空曠,即便有火珠驅寒,也依舊覺得寒氣逼人,凍得人打哆嗦。
更遑論,“大冬日裡,殿裡居然連張棉被都沒有,這位謝師姐也真是個奇人。”
弟子心想,竟真是如傳言中所說餐風飲露,不染纖塵?
這話若是被謝謠息聽見,定是要失語無言幾息,這倒是這群弟子們想多了,她平日裡并不住在這主殿當中,自然常用物事皆無,殿中無一星半點的人氣。
為不負師門厚望,她年幼入門,常年閉關獨行,鮮少與門下弟子接觸,就連同門子弟也不清楚她是何性格,隻能傳出一句傲氣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