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袅将幾份卷宗拿給淵聞看。
淵聞聽完彙報之後,将自己正在整理的文書放置一邊,認真的查看花袅拿過來的幾份卷宗。
“若真如你所言,我會将這幾起案件進行并案處理。”
花袅一禮道,“大人,明察秋毫。”
“少拍馬屁。”淵聞瞪了花袅一眼,手中将卷宗放到一邊之後,又覺得不解氣,嘴裡說着威脅的話:“若是這個案子辦不好,回頭問任時,本官定要罰你。”
語氣裡卻沒有任何想要懲罰花袅的想法。
花袅沒聽明白他的意思,點頭答:“是。”
“敢問大人還有沒有什麼吩咐,要是沒有吩咐的話,那麼下官就去案發現場調查了。”
淵聞點頭,“去吧!”
他搭話之後,又看向窗外。
“可是要去山上。”
花袅答,“正是。”
淵聞交代,“今日天氣不好,怕是要下雨。”
他說完之後,又補上了一句。
“早去早回。”
花袅擡眸瞧了淵聞一眼,心思動蕩起來。
淵大人,該不會是在點我吧!
花袅規規矩矩的一禮後,道謝:“多謝大人關心。”
“我的身子骨健朗,不會因為淋一些雨水就感冒的。”
“案子才是最要緊的。”
心裡想的卻是,一定要把這一場案子辦好,等來日升職,不在依附他人。
淵聞處理卷中的時辰久了,莫名覺得屋子裡有點氣悶。
他揉了揉眉心,他似乎總在對牛彈琴,而那隻牛卻偏偏愛啃地上的草,從不擡頭看。
“案子要好好辦。但是……”說到這裡的時候,他話音一轉語氣都變得溫和很多。
“人也不能出事。”
深受流言蜚語迫害的花袅,完全沒有意識到眼前的這個人别樣的心思。
她隻當是身為上峰的淵聞在擔心她身體,她果斷站出來表忠心:“花袅,絕對不辜負大人的期望。”
淵聞深呼一口氣。
這家夥完全沒有看出來我的心思嗎?
平時不是挺聰明的嗎?怎麼遇到我,就變成了……榆木腦袋。
淵聞煩悶的拿起了文件,對着自己扇了幾下,又覺得自己突然的動作有點突兀,給自己找了一個借口:“這天氣确實有點熱啊。”
花袅看到淵聞動作後,微笑着提醒了一句。
“大人,若是覺得熱的話,可以把窗戶都打開。”
“下官告退了。”
淵聞揮揮手,花袅離開。
淵聞挑眉看着對方離開的背影,沉默不語。
全程在一邊看戲的鄭傑,在适當的時候提醒淵聞,道:“大人,可是還有話想要交代花大人。”
“現在人已經走遠了。”
淵聞納悶的詢問鄭傑。
“本官的心思很不明顯嗎?”
鄭傑眨了眨眼睛,“大人對這個案子,還有其他想法?”
淵聞微笑,眼神裡有幾分無奈。“沒想法。”
鄭傑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所以将本案交給花大人,也是為了能夠讓她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在這混亂的官場中,闖出一條生路來。”
“大人您真是高明。”
淵聞更無語了。“你說的很對,下次别說了。”
他提起毛筆就打算處理卷宗的時候,認真看着卷宗裡面不同的卷中,卻類似文字表述,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禁軍失心案,涉及的事情怕是比我想象中的還要複雜。”
“讓人準備一下,一刻鐘之後我要進宮面聖。”
“另外,……”
他說到這裡擡頭看向鄭傑,詢問了另一個問題。“大理寺的那些蛀蟲該清理一下了。”
鄭傑點頭,“上次大理寺失火的時候,我就已經找人暗中調查,已經确定了一份名單。”
“隻是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适的機會,将這些人弄走。”
淵聞點頭,“這件事情交給你辦,暫時不要打草驚蛇。”
“還有,花大人雖然聰慧,可畢竟是女子,若是遇到刺客的暗殺,或是其他情況怕是一個人處理不了。”
“出門的時候讓王磊多帶一些人手去。”
鄭傑回答,“一刻鐘之前,我從休息處剛過來時,正好聽到王磊叫人與他一起出去。”
“想必是花大人的交代。”
淵聞又問,“帶了多少人?”
鄭傑答,“十個左右,其中有兩位就是名單上的人,一位是朱丞相的人,一位是三皇子。”
“可要提醒花大人!”
淵聞搖頭,否定: “不必。”
鄭傑不理解:“既然大人擔心他為何不将隻是名言,這樣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淵聞道:“不要打草驚蛇,找人暗中盯着他們看看他們的目的。”
鄭傑突然想到什麼,睜大了眼睛,說話時語氣都有點急切,也不确定:“大人,您是懷疑這起案子很有可能和他們有關系嗎?”
“朱丞相是太子黨。”
“難道他與三皇子暗地裡還有什麼勾結不成。”
淵聞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淡定的喝着:“在未查明之前,一切都是未知。”
“花袅是個聰明人。”
“她懂得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鄭傑聽到淵聞的話,根本不相信。
“花大人雖然聰慧,也懂得一點人情世故和察言觀色。但是,很容易沖動,上次傀儡案中,若不是因為您力保,花大人肯定會受到懲罰。”
淵聞深深的看了一眼鄭傑後,歎了一口氣,放下茶杯。
“你當真以為花袅動手之前沒有想過這個結局嗎?”
鄭傑聽出了淵聞口中的言下之意,反問道:“難道不是嗎?”
淵聞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先交代鄭傑。
“你可不要輕易小瞧了任何女子。”
“特别是能夠忍着情緒,背負被克夫罵名十年的女子。”
随後,淵聞從書桌邊的一個小架子裡拿出一個考卷。
“看看。”
鄭傑看了眼淵聞的表情,他接過了考卷之後認真的看着,“大人很欣賞這位學子嗎?”
淵聞沒有回答鄭傑的提問,而是賣了一個關子。
“你覺得這篇文章如何?”
鄭傑看着上面的答案,思考一番之後中肯的回答。
“當年考卷是如何處理田耕土地稅,增加國庫營收。”
“這個學子的答案,大字意思是将田地歸還于農,卻要減免農的稅,增加商戶的稅,提高營收。”
“下面按照每一條稅種都仔細的分析了一下該如何增加和減少并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調整。”
“并且還寫明了商戶對稅務的抵抗以及避免的辦法。”
“這個答案很與衆不同。應該是來自于當年的榜單之上。”
“若是被采納,應該會對民生有利,隻是會涉及商戶的利益,還有世族子弟的利益,所以推行的話應該會很難。”
“不過如果按照對方的想法來看,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大人考卷不都是交給考官統一處理嗎?您為何把學生的考卷留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