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一段話讓上頭的皇帝臉色逐漸趨于正常,榮陽出面并沒有讓局面繼續惡化,反倒助大公主逆轉了局面。
氣得太子很想罵一句蠢貨!又不是第一天與大公主對着幹,不知道動手時,務必要讓大公主說不出話來嗎?
“大皇姐認錯就好,大皇姐這又是脫簪待罪,又是大義凜然認罰的樣子,不知道得還以為,有人能手眼通天到在衆目睽睽之下,戕害忠良了。”
榮陽公主沒有認輸,她立刻轉變了攻擊思路,要坐實大公主的罪名,不給大公主任何逃脫罪名的機會。
想要推人出來背鍋也不行,查明真相還自身清白更不行,因為根本沒有人害大公主,就是大公主的錯。
隻要大公主點頭認了,這口在親爹生辰之日,送親爹死鳥的大鍋,便會結結實實扣在大公主頭上,讓大公主永遠擔上不孝的罵名。
大公主沒有理會榮陽,隻跪地請罰,一副隻聽皇帝命令的做派,讓因為榮陽的話又生出三分惱怒的皇帝做出了理智的判斷。
餘下公主皇子的禮物直接收入内庫,不必一一出面送了,所有人都去看放煙花,看完直接散宴。
流程走完,今天晚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明天再議。
無論是出面的大臣,還是沒有出面的大臣,聽到皇帝的吩咐後都松了口氣,他們可不想在此刻卷入皇家紛争之中,皇帝能放他們離開,他們求之不得。
就是三三兩兩走出大殿的時候,彼此之間都交換了一個眼神,沒想到大公主和太子之間的關系已經差到這份上了,真是互相之間往死裡坑對方。
他們沒有太子動手的證據,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大公主送禮出錯一事,絕對跟太子脫不了幹系。
不需要證據,隻需要看結果對誰更有利,一下子就能鎖定嫌疑人。
李暮歌随大流走出了紫薇殿,出去後,在夜色的掩藏中,她身側少了一個人,又多了一個人。
錦繡不見了,顔士玉過來了。
“顔太傅和顔三娘子看上去心情都不是很好。”
李暮歌率先開口,帶着些調侃的意味,聽上去不是很友好。
顔士玉微微苦笑,“祖父與三姐都在為大殿下擔憂,不知明日能否全身而退,殿下言說今晚會很熱鬧,現在看來,确實熱鬧。”
顔士玉之前聽李暮歌邀請她來萬壽宴,她還天真的以為是人多熱鬧,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熱鬧。
“不好看嗎?”
李暮歌壓低聲音,輕聲問顔士玉。
顔士玉臉上的苦笑加深了些許,她沒法說違心話,苦哈哈地點了點頭,“好看是好看,就是在下這心快要跳出嗓子眼了,實在是兇險啊。”
顔家和大公主牽扯頗深,大公主如果出了事,顔家絕對無法獨善其身,縱使顔士玉跟大公主不是一條心,她也怕顔家被連累到。
顔士玉有心跟李暮歌說一聲,以後若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還請十四殿下提前知會,讓她有些心理準備。
話到嘴邊,沒說出口。
哪怕十四殿下提前說明,大殿下也不一定能防得住。誰能想到在大公主百般注意之下,遊隼還是出了事呢?邀寵變為牢獄之災,幕後之人動手夠快夠狠,也夠隐蔽。
“明天才更精彩,可惜你我都沒法親眼得見,真是遺憾。”
今天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兒,還是在萬壽宴上,大公主和太子兩邊都比較克制,等到了私底下,那才叫真精彩,到時候雞飛狗跳,肯定極為熱鬧。
小說裡這一段曾不止一次描寫到皇帝的反應,皇帝被氣得暴跳如雷,幾欲昏厥,李暮歌懷疑後來皇帝年紀輕輕便有點了老年癡呆迹象,很可能是被他“孝順”的孩子們給“孝”得。
顔士玉聞言仔細看了眼李暮歌的表情,發現李暮歌眉眼全是笑意,顯然心情特别好,看戲看得很是盡興。
顔士玉默默刷新了對李暮歌的印象,這位傳言中很是懦弱可憐的公主,真實的樣子顯然和傳言大相徑庭。
和顔士玉說着話,李暮歌在外頭欣賞了一場壯麗絕倫的煙花表演,天空被各色煙花炸開,暈染成一層層五彩的顔色,上一秒出現,下一秒消散,璀璨豔麗不過一瞬。
連連巨響順着五彩斑斓的光傳入耳中,李暮歌渾身一松,隻覺心曠神怡。
她終于擺脫了小說裡既定的死亡,邁入屬于她的人生,從今日起,再也不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劇情殺了,至少她不用擔心,有無數人前赴後繼,不計代價地前來刺殺她。
想來那些想要她命的人,大半注意力都會被轉移到大公主黨和太子黨的鬥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