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小子要打點行囊去軍營,他們也要收拾家當去冀州,幾位叔父将能叮囑的都叮囑完便各自去忙。
密縣離颍川隻有兩百裡,冀州卻是在千裡之外,離鄉時很多人都想着避過風頭再回去,并沒有遠去冀州的打算。
山裡不能久居,若鄉人百姓不願同行,他們還要再想法子将人護送回颍川。
正好奉孝也要回颍川,雖說帶着護衛,但是外面兵荒馬亂實在讓他放心不下,不如和鄉人一起回。
郭嘉小聲嘀咕了句什麼,看到荀彧回頭立刻正經起來假裝剛才什麼都沒有說。
荀晔:捂嘴.jpg
我舉報,郭某人說文若叔像雞媽媽。
郭嘉揮揮手讓好友去忙,然後逮住偷笑的小傻蛋問道,“張遼随時可能拔營,你打算什麼時候走?”
“擇日不如撞日,待會兒就去看看。”荀晔捏捏拳頭,“先去看看情況,然後再決定要不要跟他走。”
經過李二陛下和親爹叔父們的輪番教導,他現在對即将到來的軍旅生涯充滿期待。
李二陛下說世上沒有常勝将軍,他帶兵多年也沒少吃虧。
連超級六邊形戰神李二陛下都打過敗仗,他一個小兵還沒打過仗就擔心這擔心那實在沒必要。
亂世以武安邦,他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戰場上闖出名聲,而不是待在家裡發愁世道不太平。
邁出第一步最難,但是隻要第一步邁出去,接下來才有無限可能。
怎麼說呢,現在的情況比他預想中的好太多了。
他是看過百家講壇的人,雖然現在什麼都沒有,但是一想到那勞什子明君輔導班還是下意識就聯想到催人淚下的“荀彧之死”。
析毫剖芒的深入分析是一點兒都不帶聽的,一集看下來就記住了曹荀關系破裂分道揚镳。
開始時他還擔心美人爹和幾位叔父覺得他的想法不行,董卓聲名狼藉,這時候去找張遼好像有種和正義背道而馳的感覺。
但是仔細一想,董卓是董卓張遼是張遼,現在的張遼還年輕,董相國知不知道麾下有個叫張遼的小将都難說,小透明的選擇對不會局勢造成任何影響。
再說了,他們家叔祖是董卓親自提拔上去的,能說叔祖是董賊的爪牙嗎?不能。
長輩們更看重家族利益,考慮的更多是如何在亂世中保全并壯大家族,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忠君報國。
很好很好,總算不用擔心将來被逐出家門了。
荀晔已經做好準備,和留在院中的美人爹還有郭鬼才打過招呼便背上弓箭離開。
馬上就要過年,前兩天還有點過年的氛圍,這幾天變故太多,僅剩的那點年味兒也消失不見。
河邊軍營,張遼百無聊賴的坐在營帳裡,連練兵的興緻都提不起來。
之前募兵好歹是有事情做,如今董相國大權獨攬,并州出身的将士備受排擠,他又是丁大人推薦到何大将軍府上的将領,不尴不尬的愣是落了個無所事事的處境。
京城太複雜,他想回并州。早知道進京會是這樣,當初他說什麼都不會來。
被丁大人舉薦到京城的從事不隻他一人,先前靈帝以蹇碩為西園上軍校尉統帥禁軍,丁大人便派武猛從事張揚率領士兵聽從蹇碩号令。後來靈帝駕崩,蹇碩被何進所殺,部衆盡歸大将軍府,張揚又被何進派回并州募兵順便平亂。
募兵不是什麼好活兒,但是帶兵平亂是。隻要剿匪剿的好,升官發财少不了,世上再沒有比帶兵平亂更好的差事。
他剛進京到大将軍府時豪情萬丈,以為等着他的是和張揚一樣的備受重用,萬萬沒想到何大将軍看他年歲太輕根本瞧不上他,隻見了一面就打發他去募兵。
他好不容易招了一千多連打架都不會的新兵蛋子回京,結果還沒來得及交差大将軍府就沒了,沒幾天他的舊主執金吾丁原也被董卓設計殺害,各方交鋒殺的你死我活,弄得他想分析情況都不知道該從哪兒分析。
何進看他年輕覺得他不堪大用,董卓有那麼多涼州帶來的親信更用不上他。雖然這一千多新兵蛋子上戰場也隻會添亂,但是好歹來個人把糧饷發了,随手指個地方讓他安營紮寨等候調用算什麼?
董相國和麾下親信将領貴人多忘事,猴年馬月才等得到調令?
何大将軍沒了,丁大人也沒了,他這個并州來的将領就連京城的大門都進不去了是嗎?
這都什麼事兒啊!
冷風吹過,守在帳篷外頭的士兵通報,“将軍,外面有一自稱想從軍的少年求見。”
“想從軍?”張遼揉揉手腕,扔下手裡根本沒蘸墨的筆起身出去,“走,去看看。”
當兵多是為了混口飯吃,這種在遇到募兵的時候就會結伴從軍。孤身投軍的也有,不過多是惹上人命官司的鄉裡惡霸或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倒黴蛋。
閑着也是閑着,讓他看看這位想從軍的少年是什麼情況。
然後……
“荀晔,字明光,颍川颍陰人。”張遼看着手裡的過所,神色複雜,“颍川荀氏?”
他沒記錯的話,當朝司空荀爽便是颍川荀氏。
不是,這出身直接去董相國手底下當差都使得,真不是來消遣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