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上,程馥在分心。
教師辦公室靠走廊的窗戶都被人為地用報紙貼上或者用櫃子擋住,為的是一定的私人空間可以不受巡視的主任或者校長打擾,而有學生的教室就算太陽鼎盛,連窗簾也不可拉上,以防教室内有蠅營狗苟之徒或者腌臜龌龊之舉不能被一覽無餘。
這種差别待遇。
這可真是太‘政治地理學’了。
“程馥,回答一下。”
被點到名字後,程馥才想起來現在還在上課,她也不驚慌,利用緩慢站起來的時間思考地理老師在黑闆上畫出的兩個用于模拟河流水文狀況的模型是習題冊上的哪道題能用到的,有了:“選A。”
“為什麼?”
程馥已經完全回過神來了,她回答的很有條理:“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遊和下遊的分界處,洪水從黃土高原下來落差大,因此來水會很快,水位會飛快上漲,下遊是華北平原,河道平緩,所以排水較慢。”
“答案是對的,大家記住,河流洪水除了淩汛和回水,一般都是漲水快排水慢,但做題可不能光憑經驗,要适當建立模型,盡量從課内知識進行延伸。好了,坐下。”
不考慮側壁阻力的影響,假定同一時刻在同一河道橫截面上的各點流量流速均不存在差異……
程馥聽着地理老師的話,心中浮現了一抹懷疑:在自然理想的情況下,同一河流剖面,水位上升後,水力半徑變化流速應該加快……
這樣第一個模型假設流量相同的條件就很不合理了。
下課後,程馥帶着疑問找到了對方,地理老師這時候剛剛解答完幾個學生的問題,擰開不鏽鋼玻璃杯的蓋子打算喝兩口水潤潤嗓子,他一整節課講下來都沒有喝一口水。但看到程馥過來後,他又将蓋子擰回去,把杯子放回了講台。
他聽了程馥的問題後,搖搖頭:“單位時間流量相同是題目給出的條件,二者差異隻在水位。”
一個問題得到解答後,程馥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泥沙淤積量不考慮在内嗎?雖然說幾十年隻淤積了幾米,但那是多年多季節反複沖刷淤積才造就的平衡,一次洪水是非常有可能造成劇烈變動的。”
“但是題目條件隻說了幾十年淤積了幾米。”地理老師右手豎起在鼻尖左右擺了擺,“所以單次淤積量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題目條件沒說就不考慮了嗎?可是一模考的堪察加半島,題目也沒說溫帶季風氣候影響了堪察加半島啊。”
那次卻是要考慮的。
“程馥同學你還真是愛較真啊。咳咳~~”地理老師看起來年紀四十歲左右,他吸了吸鼻子,好像是被并不存在的粉筆灰嗆住了,連續咳了好幾聲,用随身帶的手帕紙擦了擦鼻子後才罷休,“總是在該考慮的時候不考慮,不該考慮的時候瞎考慮。”
“拜托老師你認真一點。”
雖然說是‘拜托’,但語氣更像是‘快點回答我會認真’的命令。
地理老師沉思了下:“這道題,嗯,剛好我有點時間……下節課你們班是什麼課?”
“政治。”
“你政治成績怎麼樣?”
“還行。”
“還行就是不夠好。”地理老師這麼說了後,對班長打了個招呼,“下節課你們政治老師要是問為什麼少了個同學,就告訴他,這個同學被我帶過去輔導功課了。”
各科老師抓人補課在這時候都算不得什麼稀奇事。
從班長那裡得到肯定的應答聲後,地理老師又朝程馥擠眉弄眼了一番:“不過你地理最近實在是不行,确實需要額外輔導一下。”
說到原因,程馥自己也知道。
這次周考有一題的等高線和經緯度已經在暗示地形是背風坡了,但背風坡的焚風效應沒答出來。還有一題龍卷風,很新的題型,雖然知道龍卷風也是風的一種,是答了水平氣壓梯度力的相關内容,卻忽視了近地面的摩擦力,又丢了兩分……都是不該犯的錯誤。
果不其然因為那幾題丢分被訓了。
程馥從辦公室出來時手上還多了幾本地理相關的雜志。
現在選考都下放到省教育廳自主命題,命題不會比高考更規範,要是碰到一些不怎麼喜歡鑽研學術論文的老師,可能就會從這些雜志裡面挖掘一些地理知識給考生拓展視野。有事沒事倒是可以多看看這些東西。
之前英語老師也推薦他們訂閱一些國外嚴肅媒體相關的雜志,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這幾年都是從那些雜志裡面取題的。
程馥看地理老師訂了,自然而然就開口‘借閱’了。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嘛,節約用錢不寒碜。
就是一想到先前問的那道題,從結果來說,倒是不出預料。
“不是A的話,你認為答案應該是哪個?”地理老師問她。
“C?”
“也不是不可以。”
地理老師從網上調出了這道題目的相關論文出處給程馥看,很明顯,這次洪水完全是自然現象,主因是暴雨,含沙量非常小。過程和課本上小浪底水庫沖沙減淤是一樣的。
所以毫無疑問應該選C。
“問題這是高考題,必須要有一個高中階段知識才能得出來的答案。”地理老師說。
“小浪底水庫沖沙減淤不是嗎?”
“可是題目沒有提到沖沙減淤這個條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