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戴耳環的過程,漫長得仿若一場刑罰。
蘇宜甯平時經常戴項鍊,很少戴耳環,右側耳洞被刺穿時,有一瞬尖銳的痛感。她硬生生忍住,同時又感覺到,江承手下動作頓了兩秒。爾後便是低低一聲:“抱歉。”
“沒事。”
兩個耳環都戴上,蘇宜甯松了一口氣。
他們倆旁邊不遠處的位子上,坐着江越、江萊兄妹倆。
江承幫蘇宜甯戴耳環時,江越咧起的嘴角就沒收攏過,江萊也差不多,一邊嘿嘿笑,一邊舉着手機幫兩人拍照。
戴好三金,輪到蘇宜甯幫江承佩戴手表。
手表是蘇宜甯母親在姑姑蘇廣心陪同下所選購。
蘇宜甯從父親手裡将表接過,往江承手腕上佩戴時,舉着手機的江萊發出“哇哦”一聲輕呼,朝江越比口型:“江-詩-丹-頓。”
江越也看見了,蘇家為堂哥選購的表是江詩丹頓傳承系列,價值三十多萬的經典款。
棕色的小牛皮表帶,玫瑰金色表盤,戴在他堂哥左手手腕上,一時讓人說不清,到底是表給人增色,還是人為表添彩。
尤為絕妙的是——這塊表的名字裡,暗含他表哥姓名“江承”二字。
足見蘇家有多麼上心,又多滿意這個女婿。
互戴首飾之後,一衆人開始用餐。
用餐環節,蘇宜甯和江承要在對方引領下,正式認識彼此的長輩。
按照A市傳統,長輩也将在這一環節,為自家孩子選定的另一半送上紅包,以示祝福。
蘇家一衆人給完紅包,蘇宜甯給江承奶奶敬茶時,出現了小小的意外。
江承奶奶給蘇宜甯兩塊金條。聲稱自己年齡大了,不确定年輕人喜歡什麼,讓蘇宜甯拿了金條自己去打喜歡的首飾。
依着孟雅蘭先前的說法,訂婚宴上,女方給男方的紅包,一般不要超越男方給女方的紅包金額。這樣是為了顯示女孩子貴重。
可江承奶奶直接給金條這一舉動,實在讓蘇宜甯猝不及防。
聘禮她也是看過的,知道江承父母給了九金,其中包括一套清朝的金累絲點翠鑲珍珠頭面。據江承母親講,那是江老爺子生前所保存,去世前千叮咛萬囑咐,要留給江承媳婦的東西。
這一套頭面,亦是孟雅蘭做主,買了江詩丹頓的緣由所在。
要知道她從小的消費觀一直是“隻買對的,不買貴的。”
哪怕娘家和婆家都有能力支撐她過更為富裕的生活,五十多歲的她,也從未買過任何一個售價上兩萬的包,上萬的也僅有兩個,重要場合才用一用。平時去超市或菜市場,她時常拎一個幾塊錢帆布包就走了。
面對江承奶奶遞到手邊的兩塊金條,蘇宜甯沒有第一時間接,下意識看了眼自己母親。
孟雅蘭離她不遠,自然注意到這一幕,礙于場合,連點頭這樣的動作也不方便做,隻用眼神示意女兒。
蘇宜甯看懂了,很快接過東西,謙恭道:“謝謝奶奶。”
誰能想這隻是第一個意外。
輪到向江承二叔二嬸敬茶時,夫妻倆給出的見面禮是一套奪人眼球的祖母綠鑽石首飾,再到三叔韓安民,他給出的則是一對看着便知價值不菲的春帶彩翡翠手镯。
這樣一番茶敬下來,蘇宜甯手心發汗,擡眸看向江承,眼神求助——他們協議結婚,她卻拿了江家人好些貴重寶物,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江承卻仿佛未曾察覺般,沒有給出回應。
午飯江承沒怎麼吃,一直忙于敬酒。
蘇宜甯外公、爺爺、程校長、江承二叔三叔,各個都是好酒之人。難得有如此愉悅的時刻,一個兩個都喝了不少。
江承不比蘇宜甯,長輩體諒讓以茶代酒,這種場合,他要麼裝醉要麼真醉,總歸無法清醒地離開包廂。
蘇宜甯說不清他到底喝了多少,送走客人,隻剩他們兩家人時,她見江承安安靜靜坐在椅子上,和她目光相撞時,他牽起嘴角,沖她笑了一下。
從中學認識至今,蘇宜甯從未見過他那副神情,那一個毫不設防、甚至有些無辜的笑容,看得她心髒直直往下墜。
彼時安安在她旁邊,好奇地仰頭問她:“媽媽,江叔叔怎麼了?”
“你江叔叔喝多了。”
杜若接腔答這一句後,江越從外面匆匆回來。
杜若指了指江承:“扶一下你哥。”
後來再怎麼樣,蘇宜甯不太清楚了。江越将人扶站起來,江承仍一副好像醉了但未曾失态的狀況。
兩家人分開,坐在回去的車上,蘇宜甯發了條微信消息詢問,也一直沒有被回複。
可能真的醉了……
這樣想着,蘇宜甯便暫時擱置手機,幫安安換衣服。
家裡溫度高,安安一般隻穿秋衣套裝。蘇宜甯幫她脫下外套,發現安安頸間多了一條細而精緻的紅色編織繩。
擡手過去将繩子撈出來,底端上方固定一顆小金珠,下端墜一塊蜜糖色黃翡平安扣。
翡翠觸感本涼,不知被孩子體溫捂了多久,摸在手中,透出溫潤的暖意。
見媽媽盯着自己頸間的吊墜看,安安開口道:“老奶奶給我的。姥姥還讓我說了謝謝。”
她口中的老奶奶是江承奶奶。
蘇宜甯将吊墜給孩子塞回去,笑着問:“老奶奶什麼時候給你的?媽媽都沒看到。”
“吃飯前看見我就給我了。還有二爺爺和三爺爺,都給了好大一個紅包!”安安一雙大眼睛透着天真的驚奇,伸手在身前劃了好大一個圈,鼓了鼓腮幫子,略有些遺憾道:“姥姥幫我收起來了。”
應該是她和江承在門口等人時,江家一衆人給了安安見面禮。
蘇宜甯在心裡歎了口氣,莫名地,竟感覺到壓力,後知後覺地,又産生一些負罪感。
無論是江奶奶還是江承的二叔、三叔、父母,都對她十分看重,将她當成江承認定的另一半對待。價值六位數、七位數甚至年頭久遠的傳家寶,一件一件送到她手上,可事實上,這些并非她能領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