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珠随皇上下江南數月,一回來就攜着李莞,來賈母處請安。
“祖母,這次随行南下的太醫,給姑媽一家三口都看過,說無大礙,開了些藥方子。太醫還稱贊宮裁覓的食補法子,說藥食同源。姑媽也讓我給您帶個話,讓您不要牽挂,待天氣暖了,就回來看您。”賈珠道。
賈母聽後,便落了個心。“回不回來都不打緊。她們好,我就放心了。你姑媽是我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心氣兒高,原來和你母親……不提不提。回來又要換船、又要換車的,她們身子弱,再說路上我也不放心……”
“祖母,我們來打個賭好不好?”賈珠眨着眼睛道。
賈母的心情明顯好了許多,笑着道:“都當父親的人了,還跟小時候一樣皮猴兒似的。珠兒說賭什麼?”
賈珠笑着道:“珠兒賭明年姑媽一家都會來看您。要是她們不來,孫兒就去揚州接她們。”
“你哪裡有空去江南。你啊,就是會讴祖母開心。祖母隻要聽到你姑媽一家都好,就已經放心了。”賈母眉眼舒展開來,笑着說。
賈珠道:“皇上明年要開科鴻儒,想為朝廷網羅人才。江南那塊兒,由孫兒負責。孫兒沒說假話吧。”
賈母聽後是真高興,又問了賈珠是否去了江南的甄家。
賈珠道沒有,又跟賈母說說笑笑了一番,就領着在旁靜靜聆聽的李莞回了他們自己的小院兒。
二人跟賈蘭玩了一會兒,就去書房叙話。
書房裡有專門煮茶用的小茶幾。李莞煮了壺果湯,倒了三碗出來。濃郁的果香迅速充盈了整個書房。
“這是我嬸子問到的秋天潤肺的方子。金桔,川貝,跟□□糖一起炖。待炖好後,再往湯裡下去皮的秋梨和枇杷。”李莞又布了幾道果子點心到小茶幾上。
“難怪梨子和枇杷吃起來都是嫩嫩的。”賈珠直說好吃。
“我跟母親都這般吃了好幾回了。”賈蘭像小大人似的,一邊說着,一邊用小勺子挑碗裡的枇杷吃。
賈珠知道是因為平日公務忙,對賈蘭的陪伴少了,再加上跟皇上下江南一去就是數月,小賈蘭才跟他生分了。
賈珠便笑着對賈蘭道:“為父這次去江南看了揚州的姑奶奶的。姑奶奶家有個小姑媽,隻比蘭兒大幾歲。明年小姑媽來了,蘭兒帶小姑媽一起放風筝好不好?”
賈蘭小腦袋一轉,“小姑媽跟我小叔叔同齡?”
賈珠以為賈蘭說的是寶玉,便道:“小姑媽比你寶叔小一歲。”
“不是不是,我說的小叔是外租家的岩叔叔。”賈蘭道。
賈蘭跟寶玉這對隻差了幾歲的叔侄的關系比較一般。
寶玉長在王夫人身邊,被當寶貝鳳凰蛋寵着;而王夫人又不喜歡李莞,因此對賈蘭這個孫子是淡了一些。小孩子心思敏感得很,祖母待寶叔跟他不同,賈蘭心裡是明白的。
而且這對小叔侄差不了幾歲,也互相比着在。
賈蘭在賈珠的熏陶下,李莞的鼓勵下,從小就自發地讀書;而寶玉被王夫人護着,賈政因不滿沒少責罵寶玉,因此寶玉一直都厭學。有一回,寶玉還說賈蘭勤奮學習是碌蠹。賈蘭回來後,在李莞這裡還哭了好久。從此,李莞就讓賈蘭遠着些寶玉。
李莞又怕賈蘭孤單,常帶賈蘭回娘家去玩。李莞娘家的弟弟李岩,比寶玉大兩歲,比賈蘭也隻大五歲,兩人經常一塊兒讀書,一塊兒玩。說到玩兒,李莞還敏銳地發現李岩喜歡玩些拖槍帶棒的遊戲,便讓賈珠給他尋了個教武的師父。賈蘭去了,有時候也跟着李家小叔叔一起練練。
因此,賈蘭跟李家的小叔叔更加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