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博率軍怏怏不樂地回到營中,正好碰到探子送來交州刺史張津的密信。
打開密信,錢博迅速觀覽,出乎意料,張津并未在信中責罵他們作戰失利,還好言寬撫。
錢博剛覺得刺史大人蠻通情達理,但是接下來的内容卻讓他緊皺眉頭,十分不悅。
張津在信中交待,他已得到神靈啟示,近日乃大兇之兆,不宜進攻,七日後午時是良辰吉時,宜進攻錢塘城。
“将軍,刺史大人怎麼說?”錢博身旁的将領擔心地問道,他們都怕張津怪罪。
“刺史大人并未責怪咱們之前作戰失利,隻是說近日不宜進攻,讓咱們按兵不動,七日後是個好日子,再行進攻。”
衆人聽後并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們在交州的時候就知道,他們的一把手平日不愛穿官服,喜歡打扮成道士,嘴裡念念有詞,頭裹紅巾,燒香拜神……
大家都很清楚,現如今錢塘城兵不算多,糧也将盡,趁此攻入才是最佳時機。
戰場上的戰機往往稍瞬即逝,倘若等着孫策大隊趕來,兵強馬壯,何以抵抗?
“不知刺史大人為何相信鬼神那一套,倘若鬼神那一套真的有用,張角他們就不會被消滅殆盡。”錢博氣憤地說道。
“錢将軍,您是決定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嗎?’”
“告訴刺史大人,他的信我已收到,定會按照吩咐行事!”錢博說完,衆人不再多言。
太史慈一直讓将士輪流值守城牆,觀察城外動靜。
一連幾日過去,城外并無一點動靜,與之前的嚣張氣焰形成鮮明對比,大家都感覺不對勁。
虞翻的傷還沒有好,但是氣色看起來不錯,他跟太史慈說道:“交州士兵近來可真奇怪,既不叫陣,也不攻城,該不會是看到太将軍到來,想要退回交州吧?”
“根據斥候來報,交州士兵仍然駐紮在城外二十裡處,并無拔營之意。”太史慈道。
張彥:“那日太将軍雖然連斬數将,但是并未動其筋骨,隻是略傷元氣,他們在人數上仍然占着巨大優勢,趁此時攻城,仍有很大的勝算,他們卻按兵不動,意欲何為?”
太史:“他們莫非想麻痹咱們,讓咱們放松警惕,再趁機偷襲?”
“有這可能,錢博詭計多端,用兵有術,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攻城時機,他們表現得越是平靜,越證明有不可預知的危險,咱們一定要更加謹慎才對。”虞翻道。
行軍打仗,不僅需要兵力和謀略,還需要錢财和糧食,數萬軍馬,每日的糧草消耗就是不少的數目。
按照一個人一天消耗500克糧食來算,五萬人就是25萬千克,也就是250噸糧食,漢代一石糧食約等于27市斤。
保守估計,他們五萬大軍每天消耗糧食可達6000石,再加上馬匹糧草,工匠補兵等等,換算成五铢錢,每日大約需要200萬錢。【注1】
交州地區,位置偏遠,山嶺居多,開發程度很低,在東漢十三州裡面,屬于經濟文化極度落後地區,這個消耗對他們而言,算得上非常重的負擔。
自從黃巾暴亂以來,北方戰争連綿不斷,許多百姓逃到戰亂較少的南方山區,所以縱然經濟落後,好在人口數量增加了不少,達到了一百多萬,這才征集了數萬的隊伍。
可是,隊伍雖然有了,錢糧跟不上,也沒有辦法打仗。
張津想要打仗,沒有朝廷給他發錢糧,隻能自己籌集,他籌集資金的途徑無非兩個:一個是壓榨當地豪族大戶,另外一個就是壓榨老百姓。
當地豪族還有點家底,但是交州百姓普遍貧苦,哪裡經得起長期戰亂,如果長期壓榨,不生亂也難。
所以太史慈他們認為,錢博不可能一直按兵不動,站在原地,靜等糧草這麼消耗,一定是有什麼陰謀。
“傳令下去,夜裡增加兩組巡邏侍衛,防止交州敵軍偷襲。”太史慈道。
錢塘城的戰況再次被斥候傳到孫策大營。
聽完斥候的報告以後,衆人陷入争論。
“這個錢博,以往的時候,每日必定叫陣,近日卻按兵不動,定是在想什麼陰謀詭計,必須得讓城裡加強防守。”黃蓋道。
“他們莫非是紮得空營,暗中派出隊伍埋伏在路上,偷襲咱們?”
孫策:“有這可能,畢竟他們之前就有偷襲的行為。”
周瑜心中仿佛已經有了主意,不過仍然看向李世民,故意問道:“世民兄,你有何看法?”
李世民明眸皓齒,鎮定自若地說道:“倘若是普通将領,這般行為定是蹊跷,或有詭計,或有伏兵,但是交州将領跟黃巾賊首張角他們有相似之處,用兵之前,往往不注重兵法謀略,而是喜歡占蔔吉兇,這就增加了許多不确定性,咱們不能按常理來推斷他們的行為,他們這麼做,可能單純地就是覺得日子不吉利而已。”
周瑜用驚歎的表情望向李世民,仿佛在說:他竟然跟我想到一塊兒去了。
“倘若是這種行為,那就好辦多了。不過仍然要防範他們有偷襲和伏擊的行為,不可掉以輕心。”孫策道。
孫策他們距離錢塘城越來越近,行軍也越來越謹慎。
一直到錢塘城外五十裡處,看到地上躺着許多屍體,還有一些已經生鏽的兵器和破敗的旗幟。
“看來這裡經曆了一場不小的惡戰。”周瑜道。
孫策:“讓大家暫時停止前進,黃蓋你帶人前往探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