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拒絕了李尋歡師父想要連你一起教的想法,你隻是每天繼續在小樓上看着男孩進步。
然後等他夜晚睡覺了以後你再開始模仿、練習、超越。
你走的是天才人設,才不要讓别人以為你會和傻乎乎的他一樣需要勤學苦練呢!
而自從知道你有這一手後,李尋歡也經常會來你的小樓找你,也不做什麼,隻是讀書給你聽,或者背一些習武練氣的口訣。
你問道:“你這是做什麼?”
小孩子的心思并不掩飾,他對你說:“若是習武走了岔路,無人引導,會走火入魔的。我知道表妹天資聰慧,我不能比,但還是想同你一起學習,日後我會常來,請表妹多擔待。”
他雖然天真幼稚,可有時卻又顯得比你成熟,從不會和你置氣攀比。
……話說他确實比你大一兩歲來着。
總之,六七歲的孩童照顧你時,很是老成。
但你還是覺得自己在欺負小孩,有一種被他比下去的羞恥感,便答應了下來——拒絕的話感覺自己就更幼稚了。
你對他道:“好,不過你不要叫我表妹,叫我阿音,我家鄉的人都這樣叫我。”
他猛猛點頭:“好的,阿音妹妹!”
你用手猛創了他肩頭一下:“不要加妹妹!”
這要出去了,你還要不要面子?
他被怼了也不生氣,隻是嘿嘿笑着。
他其實是很狡黠的男孩子,隻是在你面前無端就變得傻乎乎的。
你不是沒有陰暗地蛐蛐過他是白切黑,但是因為他對你百依百順,便也漸漸不再蛐蛐他。
你就這樣在樓上看着梅花綻放了七次,從等着清秀可愛的男孩來訪,到等着俊俏溫和的少年。
*
李尋歡自十三四歲時就被父兄提醒男女有别,不能随意踏足你的小樓了。
不過他所住的樓同你的樓兩兩相望,你有時候打開窗,就能看見他在窗邊讀書的模樣。
為了讓你聽清,他讀書的聲音故意很響,連他的父兄也覺得他用力過猛,前來提醒他歇歇嗓。
不知情的人以為他要去學唱戲。
知情的你則在對望的小樓上偷笑。
他的眼神很好,知道你在笑,于是讀書聲裡也含了笑意。
其實你已經長大,也已經識字,能去借閱他的書,不需要他再為你讀,可是他既然沒有說要停止,你也不會提出這點。
等他讀完後,休息的時間裡,你就拿出笛子開始練習。
一開始你吹的很難聽,不願給人聽,所以吹的聲音很小,也一度想放棄過。
可是你想,再丢人能丢過李尋歡大聲早讀嗎?再者,李尋歡能堅持早讀你就不能堅持吹笛嗎?
那必然不可能比不過他。
于是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吹着,越吹越好,有時候腦海裡莫名響起動聽的曲調,簡直像是前世聽過後生在了你的腦子裡那樣。
你把它們吹出來,得了李尋歡不餘遺力的誇獎,便更有動力了。
就像現在,笛聲響起,你看着這雪與梅林,還有對面望向你的人。
他專注地瞧着你,眼眸好似碧綠的一汪清潭,醞釀春日的幽蘭。
一曲罷,清潭泛起波瀾。
你看見李尋歡如鳥雀一般矯捷地從窗口翻身落下,運輕功借梅林而來,折下一枝又一枝的梅花,最後一躍攀到了你的窗前,坐在了窗邊。
他将扯下來的那一把梅花遞給了站在窗前的你,你放下了笛子接過。
你問着梅花的香味,聽他問:“為什麼阿音的笛聲總像在講一個個憂傷的故事呢?”
你故作驚訝,實則非常滿意他的發問——這不正是代表你吹的好嗎?
但你總是要維持自己淡然潇灑的主角氣質,因而喜悅之色并不外顯。
你說:“因為這就是悲傷故事的主題曲呀。”
他雖然聽不太懂,卻會問你:“是什麼故事呢?”
于是你就會像帶孩子一樣,給他講那一個個故事。
有時候講死在黎明前的黑暗裡的人,有時候講暮年的旅人,或者講那永遠等不到的人。
你會邊講邊丢擲梅花,在前一枝在空中時,就扔出後一枝,或銜接或截斷上一枝梅花,又或者直接讓木枝在空中搓去前一枝的花瓣,形成小小的花瓣雨。
李尋歡聽完你的故事,總會很唏噓。
他那眸子看向你時,仿佛在看一個悲傷的聚合體。
其實你已經飄飄然了。
但是你不會表露,因為你知道,這個世界……這本書的主角在他人眼中,就是一個悲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