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流水,轉瞬間胡善祥已在宮中過了三個秋冬。
從被騙入宮中做宮女開始的憤憤不平,到逐漸接受現實,再到如今努力升職加薪,不對,是準備逃離牢籠,胡善祥覺得心累的很,隻想說一聲毀滅吧。
但日子還得過下去,胡善祥隻能擺正了心态告訴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一切都是為了磨砺自己的心性。
畢竟她那個血緣上的姐姐胡善圍就是這麼說的。
什麼皇上和太子最喜歡規矩的人,隻有規矩好了才能得到太子妃的青睐。
胡善祥初時覺得不以為意,但這三年的規矩學下來,也覺得胡善圍說的有些道理,上了年紀的人确實喜歡規規矩矩的孩子,就比如胡善祥明明覺得自己不在意,卻總是被胡善圍提起和她做對比的孫妙涵。
礙于孫妙涵的存在,胡善祥本不想去讨好朱瞻基,但胡善圍不願意啊,時常帶着胡善祥去太子宮中給太子妃問安,宮裡的人都不是傻子,這一來二去的,誰還不知道胡尚宮是什麼意思?
而太子妃對此則是不置可否,她覺得胡善祥和孫妙涵都不錯,兩個都可以給兒子,至于哪個是太孫妃,哪個是太孫側妃,就看她兒子更喜歡誰了。雖然她畢竟看好胡善祥,因為胡善祥會幫她處理宮務,但坐山觀虎鬥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嗎?
太子妃笑而不語。
三年的時間,将近碧玉年華的胡善祥出落的越發嬌媚動人。隻是胡善祥也知道在這後宮中樣貌越是出挑,得到的觊觎和記恨也就越多。因此平日裡也不怎麼打扮自己,其她小宮女愛用的花啊粉的啊,她是一概不碰,隻晚間無人的時候才悄悄用些保養的脂啊膏的。
因而旁人見了她也頂多贊她一句越發清秀幹淨,倒是胡善圍的優雅和端莊學了個六七分,不愧是胡善圍的妹妹。
其實胡善圍一直沒有忘記讓妹妹進宮的初衷,她倒是說了幾次讓胡善祥多用些胭脂水粉,也對太孫多用些心,但胡善祥我行我素慣了,時常對胡善圍陰奉陽違,再加上胡善圍管理着宮正司十分的忙碌,久而久之,見胡善祥姿容也不遜于用過了胭脂水粉的人,便對此視而不見了。
胡善祥漸漸長大後,因為肯下功夫,宮規記得很是熟絡,胡善圍考過她幾次,沒找到什麼錯處,便開始讓胡善祥跟在她身邊跟着她學習。
尚宮是管理後宮的女官,後宮有什麼大事基本都是胡尚宮在主管,然後再去向太子妃交差,有不能做主的,胡善圍也都是直接去找的太子妃禀報,和太子妃的關系也異常的好。
因此這幾年胡善祥也跟在胡善圍身邊倒也和曆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和她的孫皇後也頗為熟悉。
好歹有着前世的記憶,兩世年紀加起來也不比胡善圍小上幾歲,又天天跟在胡善圍身邊耳濡目染,說句不好聽的,整日拉長了一張臉,倒真像是旁人口中的死人臉。
這輩子胡善祥也不是沒有天真過,隻是這“天真”二字,在這波雲詭谲的後宮是最要不得的。胡善祥不想按照胡善圍給她安排的路走,可是進了宮後,卻由不得她了。
剛學規矩是的時候,因着口無遮攔和胡善祥時不時冒出來的現代詞語,她可沒少被胡善圍擰耳朵、打耳光,每到這個時候她才明白前世看《還珠格格》的時候,為什麼劇裡的皇太後和皇後會那麼的生氣。
宮中規矩森嚴,宮規更是繁重,像沉甸甸的枷鎖壓在她們這些宮女内侍身上,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逾越之舉。
猶記得當初和她一起學宮規的一個小宮女,就因為在大庭廣衆之下笑了一聲,便被上頭下令拖了下去,至于拖去了何處,下場又是如何,胡善祥雖不知道也能猜到幾分。
待到那天晚上回到住處時,胡善祥從胡善圍處得到了那個小宮女已經逝去的消息,更是被吓得當時就白了臉。
在現代打工,一個不好頂多被辭退,還能再去找别的工作,主打的就是一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而在這命都由不得自己的古代,可沒有辭退一說,不相幹了,那就隻有死路一條。
明朝的女官制度仿照唐朝時期,但在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便下令女官制度裁定為六局一司。
所謂六局是指尚宮局、尚儀局、尚衣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 ,一司是指宮正司。
宮正司主管糾察宮闱,責罰戒令。
胡善祥剛入宮去學規矩時便是和一群小宮女由宮正司派人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