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任行安葬好獨眼龍,道聲安息,便離開囚音林,去無饑館打了三份飯菜,心想皎皎如今必定無心飲食,定要好好勸慰一番。然而大師兄和小師妹的房間都是空的,正感奇怪,卻見一群弟子路過,于是攔下相問。
“你不知道?”
“知道什麼?”
“他們在省身堂。”
“去省身堂做什麼?”
“去省身堂還能做什麼?”
梅任行手中食盒倏然落地,腦中一片空白,耳畔掠過周圍弟子的交談聲——
“獨眼龍就這麼死了啊?”
“誰知道何皎皎為什麼非要給貓系上繩子?結果呢,大的拖死了小的。”
“我倒是好奇長毛狼為什麼突然發狂,它平時不這樣啊。”
“誰知道呢?平日裡顧生寒不也看起來很疼他那師妹嗎?打起來還不是一樣?”
“有錯當罰,這是絕不偏私。”
“可罰得是不是過了些?那可是藤鞭啊!”
“是不是按着戒律來的啊?”
“現在誰還按着那幾十年前的戒律來啊?擺在那裡不是用來吓唬我們的嗎?”
“五十鞭!疼不疼啊?我連戒尺都沒挨過呢。”
“一地的血,我覺得我都要開始暈血了。”
“唉,犯多大的錯我覺得都可以原諒了。”
“倒是奇怪,小丫頭看着那麼嬌氣,結果竟然不躲不鬧,一聲不吭由着他打。”
“掌門的弟子,果然不一般。兩個都不一般……”
梅任行終于緩過神來,一路向省身堂疾奔而去,到了堂前,反而腳步一頓。似乎是用盡了平生的勇氣,方才走上前去,推開了門。滿屋血氣中,顧生寒背對自己,提着一根染血藤鞭,猶有血珠從鞭上滴落。石台上小小的一人,正是皎皎。梅任行連忙過去,俯身查看,隻見其背上衣衫已被鮮血染紅,破爛不堪,甚至有幾塊碎布嵌進了傷口中,不免一陣心疼,又将其埋在左臂中的臉輕輕翻出。皎皎雙眼緊閉,面色蒼白,額頭布滿細汗,已經疼暈過去。這樣也好,疼暈過去,便不會再疼了。
“你來了?”
“你方才,是故意支開我的?”
“是。”
“師兄你好大的威風啊!”
“師父閉關,理應代師掌罰。”
“好一個代師掌罰,師父何曾打過你我,又何曾用過藤鞭!”
“我知道。我會去向師父請罪的。”
“請罪?師父若是知道你為了博一個絕不偏私的名聲……”
“随便你怎麼說吧。但你好好想想,若非如此,旁人會如何看她?”
是了,若非如此,好一點的會說她年幼無知,但更多的,會說她虐殺生靈,本性殘忍。隻有重罰加身,令人恻隐之心頓起,方能堵住悠悠衆口。
“你就不怕她恨你?”
“怕…… 但沒有關系,我自找的。你帶她去治傷吧,師母想必已經從長嗟樓回來了。”
槐安殿中,師母見到後先是一愣,随即眉頭一皺,梅任行連忙簡述原委,隻說是皎皎犯錯受罰,并未提及大師兄。雖然還是會知曉,但不是現在。師母探了探皎皎的脈搏,又将手覆上其額頭:“這孩子實在燒得厲害。我寫個方子,你去藥房抓了,熬好送來。”
梅任行去藥房抓了藥,正扇着火爐,不經意間瞥到衣袖,才發現其上的斑駁血迹,不免一陣揪心疼痛。大師兄說得對,狠下心來方能堵住悠悠衆口,不罰,或者罰得太輕,都将面臨無數惡意揣測。不過理智上這樣想,情感上卻仍不能接受。梅任行苦笑一聲,自己這是怎麼了,阻止她學琴的時候不是還能狠下心嗎?如今為何卻連衣袖上的血迹都受不了了?
熬好時,夜幕已降。回到槐安殿,師母已經幫皎皎敷好藥粉,纏上繃帶,換好新衣了,見其回來,于是接過湯藥,用術法強行喂皎皎喝了。梅任行則是盯着腳邊破破爛爛的血衣出神,正想着要不要讨一點止痛的丸藥,便聽見師母道:“顧生寒呢?”
“師母您知道了啊……”
“皎皎還小,身體又弱,哪裡禁得起他這樣打?”
“罰得是重了些,大師兄也很内疚。”
“内疚到見不着人,是吧?你去給我把他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