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道:“你看得開,人家隻是比你看得更開。”
蘇轼卻道:“統計表明,沒有求生欲的人容易死,沒有求存欲的鬼容易挂。”
元稹道:“哪裡來的統計,我怎麼不知道?”
蘇轼仿若未聞,隻是自顧自說道:“我該怎樣讓你對世間多生出一點眷戀來呢?要不這樣,我以後天天給你做好吃的,保準讓你舍不得死也舍不得挂!”
皎皎道:“這,不,不用了。大文豪天天給我做飯,我豈不是要幸福得昏了頭?本來今天見到這麼多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我已經很滿足了。”
梅任行道:“子瞻兄,你可别被這小鬼給騙了。她對這世間可是眷戀得很,什麼都喜歡,還什麼都想研究,肯定不會挂掉。”
蘇轼道:“你不知道——”
子野道:“蘇——子——瞻!”
蘇轼道:“好好好,不說了,換個話題。換什麼好呢?”說着翻了翻冊子,道:“你還沒給我寫過詞吧?來一首?”
梅任行覺得這“來一首”的語氣就像“來一杯”,不由覺得好笑,又覺得重音落在“詞”上很是奇怪,畢竟——“詩”她也沒給你寫過啊。
皎皎則是有點為難: “現在嗎?”
蘇轼道:“對啊。樓下還唱着呢,為什麼不能給我也寫一首?吃了我做的菜,我要個回報,不過分吧?”
皎皎哭笑不得:“這這這,古有班門弄斧,您現在是要我蘇門寫詞?”
蘇轼道:“我不挑的,寫成什麼樣都可以。”
皎皎隻得勉為其難答應。子野指了指不遠處的書案:“那裡放着詞譜。哦,韻書也在那邊。”
桌上一下少了四位,子野對着滿桌子美食,更加開心了。由于用的是長熱盤,所以并不會有食物涼透的問題。當然,自己可以關閉冷熱感知,但如此一來,味覺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還是翻箱倒櫃把它們找了出來,正所謂“養盤千日,用盤一時”——呃,好像也沒怎麼養。不管了,難得化個這麼複雜的形,當然要一次吃個夠。
另一邊,蘇轼拉着蘇轍研究起書架上的各種物件,梅任行則是給皎皎磨着墨。皎皎一邊構思一邊翻着詞譜,終于找到了印象中的詞牌——《清平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比詩會上輕松自在,隻消片刻便寫完了。
蘇轼看了看,道:“也沒必要因為我的話就——算了,拿不到子淵寫的,拿到你寫的也不錯。好,我收下了。”
皎皎聞言,笑得眉眼彎彎,将手中的筆挂回架上。
蘇轼嘀咕了一句“這都不生氣”,然後便發現自己手中的詞被一把抽走。
元稹道:“半天不怼你,就又嘴欠。”說着看了起來,隻見上面寫的是:
浮生如許,長是天涯旅。欲問行人何處去,翻似飛鴻穿雨。
詩酒還趁疏狂,能得幾度新涼?且共清風明月,任他兩鬓成霜。
元稹道:“你不喜歡就給我。”
蘇轼道:“人家寫給我的。”
元稹道:“是嗎?我怎麼覺得是寫給我的呢?”
蘇轼道:“你好好看看,這就差扯着嗓子喊是寫給我的了!上阕的‘行人’明顯用的是我《臨江仙》裡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飛鴻穿雨’自然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寒食帖》裡的‘今年又苦雨’。下阕用的是我《望江南》裡的‘詩酒趁年華’和《西江月》裡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至于‘清風明月’,那自然是我心情好了之後寫的《赤壁賦》。你說這裡面有一句和你相關嗎?”
元稹道:“有啊,‘浮生如許,長是天涯旅’。”
蘇轼道:“你那也叫‘天涯旅’?”
元稹想從其他方面反駁,但又怕傷害作者感情,于是道:“你确定她見過你的《寒食帖》?”
蘇轼一臉期待看着皎皎。皎皎愣了一下方道:“雖然沒見過真迹,但天下三大行書,課本上都有。”
蘇轼道:“看吧,就是寫給我的。”又道:“那《寒食帖》現在也不知道在誰手裡,我回頭查一查。”
梅任行則對皎皎道:“好好學學人家,自己寫的,都能記住。”
皎皎想了想:“他們和人的記性是不是不一樣啊?”
梅任行道:“别找借口。”
皎皎則道:“有個印象就可以了。我記性太差,得留着腦子。”
蘇轼拉着蘇轍去了屏風後面的樂房彈唱。元稹則是背起手,彎下腰:“别光顧着玩。子淵讓你寫《登高》,你還沒寫呢。”
皎皎擡頭,有些詫異:“閣主讓我寫《登高》?”
元稹直起身來:“對啊。他臨走前讓我轉告你,還特地交待用十灰韻。”
皎皎道:“他是不是生氣了?”
元稹點頭:“我看他挺生氣的。”
皎皎想了想:“也對,他一定是覺得我在賣弄文才,行事過于高調,所以才有了後面這些事情……”
梅任行道:“閣主讓她寫《登高》,是認真的嗎?”
元稹道:“是啊。《黃鶴樓》都寫了,《登高》為什麼不能寫?厚此薄彼,這不大好吧?”說着拾起一張紙,随手一撚,上面便出現了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