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邊寫邊道:“我沒忘,就是記得不大熟。”
梅任行又彈了幾遍,皎皎帶着歌詞跟唱,然而還是感覺不大對。好聽是好聽,但感覺不是曾經聽過的那些。于是也就作罷,打算等晚上問問樓主。
梅任行正翻着樂譜,想學點别的曲子,便聽到一陣敲門聲,猜測應該是午飯。然而打開門後,卻見一人身着守衛服飾,面露驚訝。
那人道:“抱歉,走錯了。”然後便去敲開了隔壁的門。
梅任行關上門,回到座位,忽然反應過來:“剛才那人是——皎皎,你還記得進城時的那個城衛嗎?剛才是他!”
“他沒認出你來吧?”
“應該沒有,子野不是說他設了禁制嗎?哀樂樓範圍内,除了夥計廚工,應該沒人能認出我們。”
“他為什麼要來哀樂樓,而且還是三樓啊?”
“我也是要問這個。就在隔壁,要不我們聽聽?”
“不好吧?”
“有什麼好不好的?要是與我們有關,也好有個預防。要是與我們無關,不說出去不就行了?”
梅任行于是來到牆壁處,将戴了指環的那隻手貼上去,又用另一隻手拉住皎皎。其實哀樂樓的隔音做得很好,各個房間基本不會互相打擾,三樓由于是會客之所,隔音更好。隻有二樓走廊處的房間會有些透音,确切地說,不是有些透音,是十分透音,甚至樓外都能聽見。梅任行猜測是為了吸引前往三樓的客人,好讓他們點歌女樂師上去唱同樣的曲子,不然實在無法解釋為什麼樓梯在另一邊,廊道又做得這麼長。
二人隻聽到茶杯碰桌的聲音,然後便是久久的沉默,過了好一會兒,方又聽見人聲。
“你确定他們沒有再進城?”
“小人以性命擔保。”說話的正是那守衛。
“沒有進城,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出城。殿下,不如就讓他們去吧。”
殿下?皇族中人?梅任行正疑惑間,便聽見這位殿下開口:“下去領賞吧。”
守衛連連謝恩,接下來便是開門關門的聲音。
“殿下,我們已經在這邊耽誤許久了——”
“你說他們會去哪裡呢?”
這兩個聲音很相近,又很沒有記憶點,若不是放在一起,可能根本聽不出差别。
“何姑娘想必已經沒事了。送回來的衣服,總不會有假。”
“可是不進城,他們又能去哪裡呢?為了躲我,連傷病都不顧了。外面哪有什麼好大夫?你說是不是因為那尊琉璃,所以才——我隻是想做個樣子,讓它看起來唬人罷了。”
“殿下不必憂心,遣些人慢慢探訪就是了。”
原來是詩會上的那位…… 梅任行正心中不快,便聽見紙條展開的聲音。
那位殿下接着道:“‘今已無恙,勿複相擾。’”
“府衙那邊也盤問過了,确實沒有人看到是誰送過去的,發現的時候就已經在地上了。估計是他們在城外尋了大夫,又托人把這些送進城的吧。送來的人多半早就出城了,不過隻要在城外細細查訪,應該還是能找到的。”
“就算找到,估計也早就走了。我總覺得有些事情很奇怪。怎麼我就晚了幾步,他們就不見了?再派人也沒有找到。還有,琵琶峰上正是詩會,洛陽城裡就傳了詩冊,怎麼這般湊巧?”
“詩冊說是其他地方早就開始傳了,隻不過從哪裡先傳的還沒有弄清楚。看這上面的批注,應該是何姑娘的師長所寫。想來是早就有這樣的打算,隻不過最近才刊印而已。”
“你去穆府要手稿的時候,可覺得有什麼不對?”
“沒有。穆府在南面,詩冊是從北面傳來的。而且穆相的詩也不是這種風格。”
“崔知府那邊怎麼樣了?”
“已經按照您的吩咐,送了藥過去。老夫人的脾氣,實在是有點大。恕臣說句大不敬的話,您這次确實——”
“确實什麼?”
“臣不敢。”
“你我之間,你說不敢?”
“臣惶恐。”
“行了,走吧。詩冊也看了,曲子也聽了。本來想着她應該會喜歡這種地方,會來聽一聽她的詞是怎麼唱的。親自來一趟,也許還能遇見她。結果人家根本就沒進城。”
“您若是喜歡,剛才的歌女和樂師?”
“不必了。”
接着便是門開關的聲音。
梅任行學着那人的語氣:“‘親自來一趟,也許還能遇見她。’”然後放下附在牆上的手:“要不要出去給他表演一個‘無緣對面不相識’?”
皎皎道:“保險起見,還是别了。”
梅任行坐回座位上:“本來覺得他憑那首歪詩就認定是你,實在有點胡攪蠻纏,見色起意。現在看來,原來是去要了手稿比對字迹。”
皎皎也跟着坐了回去:“相同的字應該不多吧?”
梅任行道:“讓我想想。最起碼有‘别’、‘不’、‘知’、‘可’、‘一’是相同的。而且也不光是看單字,整體風格也能判定。”
皎皎道:“可是時間對不上吧?我記得好像兩天後咱們就被攔下了。從那裡到穆府,一去一回,兩天根本不夠。”
梅任行道:“那估計是同時派人到穆府和洛陽。先攔着,不是再說。”
皎皎道:“好吧。對了,子野兄那時候說閣主是幾天前讓他傳詩冊的?”
梅任行道:“昨日的五天前,也就是樂天祭日的四天前——那不正好是咱們被攔下的日子?他怎麼知道的?還有後來,他又是怎麼知道我們有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