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揚城是世人皆知的人間繁華地,城東南一片的三坊四橋一帶各式花樓私寮鱗次栉比,橋下還有花船清蕩微波,一年三百六十日,每到掌燈時分,這裡便熱鬧非凡。
柔水閣樓高兩層,自樓上垂下的藍色的幔帳在柔柔的燈光下泛着碧池般的綠意,春日的晚風一陣陣吹過,如同碧水生波。
與其他花樓不同,柔水閣的一層沒有與人調笑攬客的娘子,隻有兩個少女抱着琵琶低聲唱着近日某位維揚才子新寫的唱詞。
也是因為這份與衆不同的“雅”,柔水閣成了四大“官樓子”裡最受文人墨客吹捧之處,每日都不缺遠道而來,在閣中文思迸發的“名士”,也有附近書生,三五一聚,湊上十幾兩銀子,來此地不僅能叫一桌酒菜、聽琵琶賞曲,還能叫兩位姑娘聽他們縱橫天下大事,在距離廟堂千裡外的脂粉地揮斥方遒。
柔水閣的名聲伴着這些名士、書生寫在詩詞文章裡真真假假的“風流韻事”越傳越廣,也引外地豪客慕名而來,他們遠來此地,也更舍得花錢,三五十兩銀子掏出去,便能入了姑娘們的香閨。
唯獨三坊四橋裡的頭牌花魁蘇錦羅蘇姑娘,想要見她,除了錢财、文才之外,還得有些運氣。
“今日實在是蘇姑娘沒緣分,見不着您這位貴客。”
老鸨用帕子隔着手,輕輕推開遞到自己的一百兩銀票。
這麼一大筆錢賺不着,她心疼手疼得緊。
“媽媽是嫌錢少?那我……”
“不是不是。”穿了一身紫色菱花頭插福壽金钗的老鸨連連擺手,陪着笑說,“真不是咱們有意怠慢您,隻是盛香樓的羅東家幫過咱們柔水閣好幾次,錦羅姑娘是知恩識義的,還望這位客官能全了這份義氣,來來來,繡雨、繡柳出來招待這位客官,貴客足踏千裡路,咱們柔水閣不能怠慢了。”
那位客人看了二樓緊閉的房門一眼,任由一個長眉修成了春柳般的少女把他領到了一樓坐下。
此時那間被人心心念念的香閣裡,蘇錦羅側坐在桌旁,唇角帶笑地說道:
“最近維揚城裡消息亂得很,梁家已經倒了兩年多了,他家手裡那張鹽引不是說落在了一個北面來的豪商手裡?那豪商說是姓袁,叫袁峥,從前是跟鞑子做人參生意的,跟江南布政使很是親近,也有傳聞說他是平王的門人。
“這人倒是倨傲的緊,隻派人來修梁家從前的宅子,他自己卻不露面,也不往其他鹽商往來。還以為他能一直不來維揚,前幾日傳來消息說新任的都轉運鹽使要來維揚,他也匆匆忙忙趕來了。”
羅庭晖凝神聽着,手邊的酒盞早就換成了茶杯,一縷清香袅袅升騰,抹去了他眼中的酒霧。
他明眸微垂,手指在桌邊輕叩了兩下:
“這位袁姓豪商不想跟維揚城裡抱團的徽商纏鬥,越是如此,在轉運使面前他越要給自己争面子。”
維揚城中鹽商可謂富甲天下,四個鹽商裡就有一個來自徽州一代,被稱作“徽商”,他們在維揚城中同氣連枝,幾乎把持了一國半數的鹽運,之前因為犯了忌諱被抄家的梁家就是徽商,袁峥這個外人拿到了梁家的那份鹽引,又仗着布政使的勢把持着梁家倒下後空出來的鹽運份額,自然被這些徽商視作眼中釘。
偏偏袁峥又是個在北面做慣生意的,絕不是會隐忍退讓以謀和氣生财的性情。
羅庭晖笑了:
“我若是袁峥,定會在自己的新宅裡大辦一場豪宴,當着轉運使的面仔細端詳其他人看不慣我又殺不掉我的模樣。”
茜色的帕子半遮了臉,蘇錦羅也看着他輕笑:
“我若是你,現在已經打算好了如何拿到操辦這宴席的機會。”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各家鹽商都在維揚城中經營多年,操辦大宴的機會都被他們家養廚子把持,像袁峥這樣的外來客,就該有盛香樓這樣的維揚城老字号替他鎮場敲鑼。”
雙眼微眯,唇角微勾,年輕人那張帶着些許紅暈的臉上有些許得意、些許戲谑,又有十分的志在必得,燈燭幽幽高懸在他頭上,卻像是照在了明月上,竟生出了些許暗淡之感。
窗外有更夫敲鑼聲傳來,蘇錦羅才察覺自己竟看他看得癡了。
羅庭晖起身,拿起了放在一旁的帽子。
“夜深了,我就不打擾蘇姑娘了。”
香閣的門打開,俊美無俦的弱冠郎君從裡面理着帽冠走了出來,他步履略有幾分踉跄,臉頰上的酒意如同春日裡的桃花。
有人認出他,高聲與他打招呼,他也擡手回禮,因為喝了酒的緣故,比平日少了些利落,卻又是一番說不出的風流寫意模樣。
“今日着實有了酒意,改日,改日各位去盛香樓,我定與君暢飲。”
幾個正商量如何落筆的書生看見他,再轉回去寫詩句,原本的壯志躊躇竟歪成了桃花、春水、柔風。
遠道而來的名士身邊伴着美人正坐論魏晉風流人物,瞥見了扶樓而下的少年郎君,還以為是自己向往之情驚動幽冥,讓舊時風流重臨人間,隻說不明白是潘安、何晏還是衛玠。
将手搭在欄上,羅庭晖将一個錢袋遞給迎上來的老鸨:
“春風生燥,一點銀子給柔水閣的姑娘們添杯茶。”
“羅東家您願意來,那是春風帶雨,将柔水閣上上下下都顧及到了呀!”捏着錢袋的老鸨笑得花兒一般。
一手撩起袍角,羅庭晖向大門外走去,路過一桌,見兩個柔水閣的少女正看自己,他也笑着對她們點了點頭。
被兩位姑娘圍坐在中間的男人輕聲問道:
“這就是蘇娘子今晚見的那位羅東家?”
“對,他就是盛香樓的羅東家。”目送了貌美郎君的小娘子面上有幾分羞意,“前年挽琴姐姐在官家獻藝出了差錯,全靠羅東家相助才沒被責罰。去年他又幫了錦羅姐姐,真是極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