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郎少打趣我了,我可沒有看話本的癖好,”仲永之擺擺頭,捋捋他的胡子】
【“您看便是,我可不敢此刻打趣您,”祝書尋把話本遞到仲永之面前】
【仲永之翻開首頁便皺了眉頭,“還真是話本,套了層《志事》的殼子便來賣了,之前老李也這樣過......”等等,他馬上翻開話本,果然裡面某些字迹被圈了起來】
【他喚來小厮,讓他趕快去最近的城北書鋪看看,是否開門。他繼續翻着話本,将上面的字迹記錄下來,拼起來剛好是“皇位更替有誤”】
【他暗罵這老滑頭,一聲不吭人走了,又把這種爛攤子全丢在他手上,感謝先帝還有幾分薄面,不然他非得撂挑子走人。這時小厮跑了回來告訴他,書攤早幾天就走了,說是要回家鄉祭祖】
【這肯定是那李晔幹的好事,還回家鄉祭祖,他信他個鬼,自己不幹了還撺掇其他人一起走,天知道他收了多少辭呈,都這樣了新帝還不大赦天下,開明年的科舉】
【怕不是被皇位迷暈了頭】
【“大人,臣突然覺得還是放棄來的快速,畢竟有不少人已經準備返鄉了,多我們不多,何樂而不為啊?”祝書尋看懂了,試圖說服仲永之】
【“話是這麼說的?你走我走大家走,大梁怎麼辦?”】
【“可新君甚至不是先帝指定的即位者,手段和腦子也看不出來,還不如......在王爺中再擇一君主效忠,”祝書尋眼珠子滴溜溜轉,沒一會兒就想了個主意兒】
【“你想做背千古罵名的篡朝小人嗎?變則生亂懂不懂,”仲永之犀利的目光刺向祝書尋,“今天下隻是稍有歇息,值此危難之際當扶大廈之将傾,而不是如他們一般隻顧眼前,不顧将來事啊!”】
【仲永之真是親身書寫了文人之氣節,他從未放棄挽救大梁,無論身處何方,他依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當地的百姓,哪怕他從吏部尚書貶為知府,哪怕身邊的人都勸他放棄,他仍然為大梁四處奔波】
【半生尚書令,半生巡撫書。現在也有不少以他為原型的作品,up心中仲永之有時是承明年間風光萬千的狀元郎,有時是升官迅速的尚書大人,有時是心懷天下、“巡天下事”的巡撫】
【“仲府永開,各事皆可通,政事至此明,”巡撫大人以一人之力通達各方,處理事情的完成度簡直恐怖】
【品他這一生,少年得志,青年權力頂峰,中年往後卻是滿目天下家國事。狀元郎終究是蛻變為了父母官】
【仁帝曾召他回京繼續當吏部尚書,他拒絕了,他說天下那麼多事離不了他。光啟帝也是懂他這位老師的性子,他隻是告訴老師落葉要歸根,京都永遠等着您】
【然後老師落葉歸根了light就好把日記塞遺物裡了,真是太狗了】
[我剛才還在感動呢,突然來句塞日記的事,把我的感動還給我]
[建議老師打爆light狗頭,實在做事太不像人了]
[巡撫大人真的太難了,先被戾帝迫害,再被light不敬]
[巡天下事、察天下官的仲永之啊,青史留名,人心更是刻名,我那裡的祠堂還常有人去祭拜呢!]
[文官典範也就是這樣了,同一時期的李晔、鄒順......都沒他那樣六七十歲還在全國各地巡視,他也見到了一場盛世繁華]
[......]
“仲愛卿,是後世的文官典範啊,”承明帝贊許地點點頭,決定提前送仲永之去體察民情,然後瞬間變臉,嫌棄地看向旁邊的李晔和鄒順,“看看你們,再看看仲愛卿,你們怎麼就抓不到一顯身手的機會呢?油滑過度對你們有什麼好處?”
李晔和鄒順同款沉默臉,他們的天性不允許他們成為仲永之一般的聖人人物,準确來講他們一點也不想高齡還在外面奔波,強度太高身子骨肯定會垮。
太子覺得這不行,叫住蕭暄,“小六,你怎麼能那樣做呢?他是你的老師,太冒犯了,還把日記塞進他的遺物中,不知道該怎麼說你。”
蕭暄覺得自己很無辜,他現在還什麼都沒做呢,他認真地嗯嗯啊啊,看起來聽進去了的樣子,實則......已讀亂回,懂了,以後再幹這種事。
同樣起過心思想把日記塞進愛臣遺物中的承明帝淡笑不語,帝王嘛,都這樣。
三皇子不明所以,沒事兒,跟緊未來上司的腳步,上司拆牆我也拆,總之小六最棒。
五皇子:小六啊,你現在看起來真的很像人一來就叫喚的鹦鹉,區别在于你是太子一說話就叫喚。
太子終于說了最後一句,“小六,你過些時日跟仲大人學習吧,二哥會常來看你的。”
啊?!這劇情不對啊。
光啟帝喜提以後的好老師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