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慢半拍想起殷璋沉迷修道的作風,放下心。九弟嘴嚴,平時他也愛向九弟吐槽說兄弟們的壞話,沒見他說漏嘴過。
他娘不滿他每次進宮找九弟,不去找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十皇子,他要是敢找十弟,就憑十弟對史官的推崇,他說的話還不得被十弟一字不漏記下來,他丢不起這人。
來到外面,天幕顔色變了,由透明變成一片黑,下一秒綻放出璀璨光華,正片開始,浮現各種圖案和文字。
【大家好,這裡是曆史小課堂。中原幾千年,朝代更疊不斷,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講令後世魂牽夢繞的大晉,畢竟大晉的人氣真的很高嘛。每期視頻的時長會比較長,但保證裡面全是幹貨,希望大家喜歡!】
天幕出現的圖案和文字很奇怪,跟大晉的文字毫不相幹,說話口音更是陌生,但所有聽到的人莫名就能明白其中意思。天幕,果然很神奇。
永興帝眯了眯眼,原來是後世子孫,不知道後世子孫是怎麼做的,可以弄出這般奇妙的事物,他能不能命人做出一個天幕出來呢?
他記得在前朝大項時,墨家曾做出過一架能飛的木鳥,盡管後面失傳了。木鳥能在空中飛,天幕也能飄在空中,都不是存在于地上的事物,叫他們給他做一個天幕出來,不難吧?
天幕不管皇帝心中所想,自顧自按照節奏講解下去。
【大晉,國祚573年,将近六百年,多麼煊赫耀眼,它在時間長河中發出的光芒,在諸多朝代中,熠熠生輝,獨領風騷。
而一提起大晉,自然繞不開那位德行昭彰,功過三皇,德高五帝,鑄就巍峨大晉,開創太初盛世的千古一帝——晉光文帝!不着急,我們慢慢來,現在講大晉的開國皇帝晉太/祖高皇帝的事迹......】
丞相激動的不行:“陛下,您聽到了嗎,我們大晉的國祚,573年,太長了,真的太長了。”他淚濕滿襟。
公卿大臣們的表現和他相差無幾,哭過後,臉上掩飾不住的高興,打死他們也想到他們大晉的國祚,會如此長。
心懷壯志,滿腔報國之意的大臣愈發堅定他們的理想,那些别有用心,有着小心思的大臣亦淡了搞事的欲望。他們搞事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讓子孫後代能繼續過着人上人的生活。
也有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大臣心生擔憂,天幕既然是講他們大晉的事,自然是好事壞事都要講。講好事他們不反對,壞事是不是能少講點?萬一講到他們身上,或者他們的子孫後代身上,那就不太美妙了。
永興帝初聽見大晉的國祚時間,整個人都失神了,過了半晌才恢複過來。他是覺得他的大晉好,他這個皇帝也當得好,可萬萬沒想到,大晉國祚時間會這麼長。
他重點關注的不止是國祚時間,還有天幕提到的那位晉光文帝,他不認為光文帝指的是他,即使他很想當。
永興帝自認他的功績比不過前面兩個皇帝,特别是其中一個還是開國皇帝,他如今心心念念隻想将來能夠得到一個廟号。
按照天幕的意思,開國皇帝都不是那位千古一帝,那就是在他之後的帝王了,難道是太子?
太初盛世,那光文帝的年号就是太初,現在的年号是永興,太初定然是太子用的年号。想到這兒,永興帝扭頭看向太子,眼神澎湃。
永興帝笑着朗聲道:“光文帝肯定是太子了,太子的本事如何,朕再清楚不過,天子定是把朕交給你的天下,治理的蒸蒸日上,國泰民安,路不拾遺。”
“太子,朕高興啊,你沒有辜負朕對你的教導。”不愧是他的好太子,開創太初盛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真厲害!他兒子真棒!
永興帝的一頓誇誇,太子沒有接受,他以為永興帝忘了,提醒他說:“父皇,我們不是商量好了嗎,兒子登基後的年号,要用建和二字。”醒醒,父皇,太初不是他的年号。
永興帝無語凝噎,這倒黴孩子。
“你不說,朕差點沒想起來,是有這麼一回兒事。”至于他是真想不起來,還是假想不起來,天知道。
永興帝接着誇道:“太子,你給朕生的好孫兒幹的不錯。”孫兒是太子的兒子,他開創的盛世,四舍五入一下,等于是太子開創的盛世。他誇皇孫,也就是在誇太子。
二皇子不服氣,小聲嘟囔父皇偏心,非要把功績往太子一脈湊,硬湊!
說不定是他們兄弟中的誰弄出來的太初盛世,那人是誰還用猜嗎?是他,是他,就是他!
公孫達激動過後,腦子上線了,不像永興帝光顧着去高興後繼有人,公孫達雖然也高興大晉有一個千古一帝,盛世明君,可這位帝王的谥号明顯不對啊。
公孫達同禦史大夫郭敖相互對視了一眼,眼中情緒莫測。
美谥還是惡谥,不在字數多寡。
晉光文帝,這位帝王的谥号明顯是個美谥,光和文在《谥法》中是極好的字,文取能紹前業之意,文取經天緯地、慈惠愛民之意,将這兩個字定為這位帝王的谥号,可以說是極為愛戴尊崇這位帝王。
這兩個字,單用誰都沒問題,連着用就有問題了。特别是這個光字,能紹前業,不就是指這位帝王複興繼承了大晉嗎?
可天幕不是說他們大晉國祚有将近六百年嗎?
禦史大夫郭敖是個小機靈,他湊過來放低聲音說道:“丞相,周朝近八百年國祚,可是分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
公孫達一個激靈:“咳咳!”裝作沒聽見這話,繼續擡頭看天幕。
以二皇子為首的成年皇子看向太子的眼神尤為複雜,難道将來太子真的當上皇帝,天幕提到的那位光文帝是太子的血脈?
太子的命也太好了,當太子順順利利,當皇帝也順順利利,子嗣裡還能蹦出個千古一帝。
嘶——他們擡手捂住嘴,牙好酸。
永興帝是定下太子了,誰又能保證太子不會被廢掉。大晉前面的大勤、大項兩朝,皆二世而亡,立下的太子一個自殺,一個被廢,他們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河,至于本朝先帝和當今陛下這前後兩位太子都順利登基的事,他們選擇性忘記。
他們自認為自身能力和背後家族勢力不比太子差,憑什麼不能争一争太子之位?
如果光文帝是太子的血脈,那麼無論他們做什麼,他們都無法扳倒太子。即使父皇哪天被大項的開國皇帝附身,昏了頭要廢太子,朝廷諸位大臣和天下人也不會同意。
殷璋一邊聽天幕講話,一邊在心裡默默誦讀經文口訣,一心兩用,他再熟悉不過。眼下不能打坐修煉,隻得背經文,多背背沒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