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帝讓大臣們離開,留下三公,讓他們将天幕提到的一些人處理了,重點提及周見泉,對于他,永興帝是甯可錯殺,不可放過。
公孫達正色領命,随即詢問永興帝對二皇子的處理,怕永興帝心軟,他說道:“陛下,江山為重,臣知道您有慈父之心,可您不僅是皇子們的父親,你更是天下百姓的父親。二皇子以一己之力引得天下大亂,若不是有那位光文帝力挽狂瀾,咱們大晉可就不好了,陛下!”
二皇子擡頭,摸不準永興帝要怎麼處理他,是殺還是放?他提心吊膽,他了解他自己,謀害太子這事,他幹的出來。
永興帝器重太子,他對太子出手,估計下場不會太好,但能活着,誰想去死。
他小心翼翼給自己找生機:“父皇,您可以現在就讓兒臣去封地,兒臣保證會老實反省,您若是不放心,可以給兒臣換一個不那麼富裕的封地。”
太子給他求情:“父皇,你就讓二弟去封地吧,兄弟裡隻有他去了封地,也算是告訴天下,他失了聖心,足夠懲罰他了。”
皇子們都被永興帝留在長安,隻有二皇子一個皇子就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沒有起勢的可能,以後的日子不會太好過,他會成為皇家的邊緣人物。
永興帝說:“讓你去封地反省?呵,朕看你不是去反省,你是想着天高皇帝遠,去了封地可以繼續作威作福。”他開口将二皇子貶為庶人,“收回他的金冊金寶,此生不得恢複皇子身份。另外,告訴宗正,将他的名字從皇室宗籍上革除。來人,将他帶下去關在王府,沒有朕的诏令,不準他離開王府一步。”
二皇子不想成為庶人,不想未來一輩子待在王府那彈丸之地,更不想名字革除宗籍,他凄慘叫道:“父皇!”
“兒臣是您的兒子,父皇,您忘了嗎,兒臣小時候,見到您抱太子,不服氣地吵着鬧着要您也抱兒臣,您沒有對兒臣發脾氣,而是如了兒臣的意。”
“還有,兒臣第一次寫字,是您握着兒臣的手,親自教兒臣寫的,那些字,兒臣到現在還留着,一副都沒舍得丢,父皇嗚嗚......兒臣是您的兒子啊。”
二皇子痛哭流涕,哀求道:“父皇,您打兒臣罵兒臣,什麼都好,不能不要兒臣,兒臣求您了,您不能這樣。”
太子及皇子們聽着二皇子帶着哭腔的話,臉上露出不忍的神情。
即使天幕說了二皇子将來做的種種壞事,什麼弑君殺侄篡位削藩,他們沒有經曆過,不知道将來的自己是不是恨他入骨。但在現在,他們和二皇子的感情很好,看到二皇子落得如此下場,他們心裡也很難受。
永興帝不為所動,冷着臉說道:“朕可以,帶下去!”這個蠢貨,他不受點罪,怎麼平息公卿大臣和天下人的不滿和怒意。因為他,天下大亂,大晉險些沒了,不把他軟禁起來,難不成讓他去死嗎?
讓永興帝殺弟,他下得去手,又不是沒殺過,梁王就被他送走了。可讓他殺兒子,唉,他下不去手,老二是他的兒子,不是外人。
殺不了,讓老二去封地,他又覺得對不起太子,那就隻好把他貶為庶人軟禁一輩子。
至于将他的名字從皇室宗籍上革除,說完那刻他就後悔了,所以在太子、殷璋及一幹皇子的求情聲裡,他沒再提這話。
二皇子松了一口氣,就算被關在王府一輩子,他也還是父皇的兒子,名字沒有從宗籍上消失,太好了。
他沒有反抗,任由侍衛将他帶走。
公孫達等人很滿意永興帝對二皇子的處理,他們本來也是想着将二皇子軟禁起來,隻不過沒有明說。
待丞相幾人走了,永興帝冷漠吩咐侍衛:“鄭家狼子野心,禍亂江山,詛咒君父,蒙蔽皇子,罪該萬死,将他們送交廷尉,全部處死!若有求情者,皆視為同夥,将其流放。”他不管鄭公旦無不無辜,他有鄭尚這個兒子,他就不無辜!
太子嘴唇動了動,打算私底下勸一勸永興帝,放過信陽侯。
永興帝心情惆怅,他的老二不是從小就是壞的,他眼前浮現老二小時候,他手把手教他練字射箭的乖巧模樣。老二不壞,都是别人将他教唆壞了,如果不是,老二會好好輔佐太子。
至于是誰教唆壞的,那還用說嗎,當然是奸佞鄭尚啊!
什麼?鄭尚死了?死了就死了呗,他死了,不是還有鄭公旦這一家子嗎?
什麼?他答應鄭公旦舍棄一個鄭尚,保全鄭家全家?他什麼時候明文開口答應了?他根本就沒有明說,隻是默許了。
默許而已,又沒有說出口,雙方心領神會的玩意,他反悔就反悔了。
“太子,你跟朕來。”永興帝帶着太子走了。
皇子們一一離開,四皇子、六皇子和七皇子結伴往宮外走,說好了要揍二皇子,他們說到做到。
殷璋想着回去打坐修煉,八皇子拉住他,殷璋疑惑:“怎麼了?”
八皇子示意他看五皇子,殷璋看過去,五哥在和太醫說話:“五哥有什麼問題嗎?”
八皇子擠眉弄眼:“五哥生病了。”
殷璋詫異,他沒看出來:“生的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