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璋點頭:“心病也是病。”
永興帝嗤之以鼻:“什麼心病,他就是膽小、多疑。”
他看窦融不順眼,還平王,哼,真是世道一亂,什麼妖魔鬼怪都出來了,那樣多疑的人也能稱王。
“老九,你那個時候就該真的在酒裡下毒,一杯酒毒死他了事,省的讓他活着礙眼。”
殷璋沉思,心想:父皇,你當初消滅異姓諸侯王,你為什麼不給他們下毒,你是不想下嗎?
永興帝打了個噴嚏。
【聽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想明白是怎麼回事,窦融純粹是心理作用,自己吓自己。
蠱其實是一種蟲子,甲骨文裡面有蠱這個字,就是器皿裡的糧食長蟲了。古人不理解,就認為這東西很神秘。
養蠱,大家在影視劇和遊戲小說裡看過,就是把上百多種毒蟲放一起吞噬,最後活下來,最毒的那個,就是蠱蟲。蠱毒跟古代的巫蠱不是一回事,巫蠱是用針紮銅人,就是紮小人。】
【光文帝的爹,也就是平帝,他當初收拾梁王就是用梁王母子曾想對他用巫蠱之術做借口,堵住朝臣的嘴,其實根本沒有那回事,就是他小心眼。巫蠱是要在銅人身上紮針,你們想想手勁得多大才能紮進去,真想害人,有那麼大的手勁,還不如半夜翻牆,跑對方家裡直接掐死對方來的快。】
永興帝的臉上露出了微笑:“朕小心眼?朕怎麼不知道?”
大臣們很有臉色的假裝看不見永興帝,也聽不見他的話。
什麼小心眼不小心眼,看看他們的表現,就知道他們毫不知情。
【蠱毒之說開始流行,是在大随朝,而且是在南方。本來窦融這事是發生在北方,結果到了大隋,蠱就變成了南方的特産,比如嶺南、川蜀等地,這是一種文化歧視。】
天幕将甲骨文的“蠱”字放出來,八皇子驚訝:“看着真的像是一個器皿裡邊,長了兩個蟲子。”
有人看熱鬧,有人則想知道世上到底有沒有蠱毒。有大夫醫者,他們覺得這東西有意思,想要研究研究。也有嫁了人不得寵的貴婦,她們眼神火熱,如果真的有蠱毒,她們想要一個情蠱,下到自家丈夫身上,讓他們再也不能出去鬼混。
【為什麼有歧視?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朝廷心虛,大隋的版圖比大晉版圖小太多太多了,南方一些地區不歸朝廷管了,朝廷沒有收服,總不能說自己差,那肯定就得找個理由。
話語權在他們手裡,他們就說南方人會用蠱,不會也會,收服他們百害而無一利。
二是古代的南方人擅長用毒。古代的南方,跟現代的南方不是一回事,氣候非常濕熱多瘴,山林裡有很多的毒性動植物,比如箭毒木、箭毒蛙,毒素很強,用在人身上立竿見影,達到見血封喉的效果。
他們有前科,大隋朝廷把蠱毒移植到他們身上毫無違和感。
三是北方人到了南方,容易生病,比如水土不服,或者得了寄生蟲。反正自己病了,他們就會懷疑是南方人下的毒,妥妥的刻闆印象加地域黑。】
南方的百姓們義憤填膺:“那個大隋朝真不是東西,什麼髒的臭的都往我們身上扔,我們招誰惹誰了。”
“就是啊,我們規規矩矩,從來不惹事,一朝名聲盡毀,太冤了。”
有從北方來的商人好奇問道:“你們真的很擅長用毒嗎?”
“......”你越矩了!
這裡面門道太深,一般人把握不住,不該知道的事情不要多問。
【說的人多了,蠱毒就變得神乎其神,無所不能,人們都開始相信這玩意,是真的存在。其實蠱毒一說,從我上面說的就能看出來,它主要是靠陰謀論大行其道。
實際上,蠱蟲在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上百多種毒蟲放到一塊讓它們咬咬咬,互相扯頭花,都是在胡扯。蟲子的食性不一樣,有些食肉,有些食草,你總不能強迫食草的蟲子去吃肉,是吧。】
【到了現代,多是導遊為了制造景區賣點,宣傳景點有這種神秘文化,以此來吸引遊客。所以網上關于光文帝會用蠱的所謂“曆史真相”,都是一些營銷号在恰爛錢,借着光文帝這個流量熱點來獲取利益。
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相信。即使最初的蠱毒故事主角是窦融,光文帝隻是個背景闆,但光文帝一跟蠱毒這事沾邊,在大家的心裡,就下意識覺得蠱毒這事是真的,因為光文帝身上真的有一些,在現代也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的玄幻色彩。】
永興帝愣住:“什麼叫老九身上有玄幻色彩?”
難不成是異象?可異象這玩意,不都是假的嗎。像他們大晉的高皇帝,成為皇帝以後,對外解釋他的出生,是他的母親踩了神人留下的腳印,感而有孕。
是不是真的,懂的人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