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皇帝在位的平均年齡50歲,注意,是在位年齡。
無論是皇帝質量還是皇帝壽命,在曆朝曆代都是屬于獨一檔。一是遺傳了光文帝的長壽基因,殷家人的健康體質,二是光文帝給皇家留了一些養身長壽的書籍。】
【大晉的畫風和别的王朝畫風不同,皇帝都很卷,前面有一顆壽命的蘿蔔吊着,你要想活的久,那就當個好皇帝,為國為民。
光文帝活的久,他的兒子,晉太宗也活到九十八歲,有他們在前,後面的皇帝十分堅信當個好皇帝,可以長壽。
能力稍遜的,或者是昏君暴君的苗子,他們想上位争不過兄弟們,那可是長壽啊。咱們現代人,誰沒有做過修仙求長生的夢?古代更相信,尤其是光文帝這一脈。基因有時候真的就很神奇。】
基因這詞,大臣們雖然不太了解,但他們結合上下文,能領會它的意思。
殷家人大多長的威武雄壯,體魄陽剛,這就是基因吧。
永興帝滿意,看向殷璋:“老九,你的後代不錯,沒有堕了咱們殷家的風範。”
殷璋端正神色:“都是托了父皇的福,沒有您,也就沒有兒臣,更不會有兒臣這一脈。”然後他思考,他們殷家的風範是什麼,有這玩意嗎?
【至于你說皇帝活久了可能會晚年昏聩,别的朝代可能會有這種情況,在大晉,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大晉的政治特色就是皇帝個個是卷王,還是皇子時,他們相互卷着當太子,當上皇帝了,又開始卷怎麼當個好皇帝,讓自己活久點。雖然上天對他們愛搭不理,但作為光文帝的後人,拉拉關系,他們也算是老天爺的晚輩。
再加上光文帝開創的天帝神系深入人心,皇帝不畏懼死亡,他們相信他們死了,憑借生前攢下的功德,可以上天庭做神仙,天帝是光文帝,是自家人,是他們的祖宗。
大臣們也想要跟着上天庭,要知道光文帝的臣子們可都是跟着他在天庭當官。上到皇帝,下到公卿大臣,個個都想攢功德。一句話概括就是,他們不怕死,生前攢功德,死後到天庭。】
【光文帝之所以會開創天帝神系,将他的臣子們都封神了,是為了讓他的大臣們,不要害怕死亡,不要害怕離開他。起因是太初十三年,高武侯周堪病逝。
我這有一部《太初大帝》的電視劇,導演非常牛,他完全是按照大晉史書和近些年大晉陵墓地宮、壁畫帛畫、竹簡書信、各類傳記小說等出土文物記錄的訊息演的,找的演員,也是按照曆史上的人物模樣找的。
雖然是一部電視劇,它在史學界的評價甚高,不少曆史老師要講大晉朝的曆史,都會讓學生去看這部電視劇。
它将大晉曆史演活了,讓我們能隔着3000年的光景,領略光文帝和太初年間群臣的無上風采,朝堂上的風雲變幻。】
“周堪?”周武捕抓到熟悉的名字,一怔,這不是他兒子的名字嗎?
“3000年......”衆人晃神,喃喃道,“原來天幕離我們有3000年嗎?”
“一個人也才能活幾十年,3000年,太遠了,真的太遠了。”
【即便後世朝代勤勤懇懇的或是刻意淡化光文帝的存在感,或是将他的偉業挪到自己身上,或是抹黑光文帝,又或是篡改删除大晉曆史,依舊阻擋不了我們對真實大晉曆史的探究,更掩蓋不了光文帝的光芒。】
八皇子直接罵道:“後世王朝做事太不講究了!”
不是一個兩個删,聽天幕的意思,幾乎是所有的王朝皇帝都在有意無意抹黑光文帝,篡改、删除大晉史書。
“什麼仇什麼怨,我們又沒有挖他們的墳。”
殷璋一針見血,十分平靜,仿佛那個被淡化抹黑的人不是他:“不過是些心虛之輩,前人做的太好太耀眼,他們比不了,隻好在背地裡動手腳。不要臉歸不要臉,他們也是為了朝廷穩定。”
沒有哪個皇帝願意看到在自家統治下的地盤,有一大批心向前朝的人。
但就算他們改了大晉的史書,抹黑他這個光文帝,官吏們留下的竹簡,大晉的建築遺址,依舊存在着。
真相,他們能遮一時,遮不了一世。
【我給你們播放電視劇裡周堪臨死前,他和光文帝的對話,相信你們看了這段,你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光文帝會将臣子封神。】
天幕字迹淡去,轉而浮現出畫面。
鏡頭先是出現未央宮,衆人竊竊私語,天幕上的未央宮比現實中的未央宮小多了,侍衛們站崗也不嚴密,不過整體布局倒是沒有出錯,沒有出大毛病,到底是隔了幾千年,後世子孫不能一模一樣複原。
最終鏡頭定格在高武侯府。
【書房裡,一臉病容的周堪強撐着身體在桌前寫字,他顫抖着手落下最後一筆,手再也堅持不住,毛筆剛要落下時,旁邊有人接住這支毛筆,在旁邊寫下《兵略》兩個大字,筆迹遒勁,氣勢飄逸又不失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