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谲變,情牽崇厚
光芒如夢幻泡影般消散,林悅發覺自己置身于晚清時期的天津城。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既有身着長袍馬褂的清朝百姓,也有穿着西裝的洋人。街邊店鋪林立,招牌在微風中搖曳,賣着各種傳統的中國商品和新奇的西洋玩意兒。遠處,海河波光粼粼,船隻往來穿梭,一片繁忙景象。然而,在這看似熱鬧的背後,卻彌漫着一股緊張的氣息,列強的勢力滲透,讓這座城市暗藏危機。
“歡迎來到晚清,你是一位精通外語、擅長外交事務的名門閨秀,名叫沈念秋。本次任務是與劉崇厚相識相知,赢得他的傾心。”系統那不帶絲毫感情的機械音在林悅腦海中突兀響起。
林悅,此刻已化身為沈念秋,她身着一襲淡紫色的旗袍,剪裁得體,凸顯出她曼妙的身姿。旗袍上繡着精緻的梅花圖案,領口和袖口鑲着素雅的花邊,更添幾分典雅氣質。她的肌膚白皙如雪,雙眸猶如一泓清泉,透着聰慧與溫婉,鼻梁挺直,嘴唇不點而朱。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盤成發髻,斜插着一支翡翠簪子,盡顯端莊秀麗。
這日,沈念秋聽聞劉崇厚将在天津的洋務局舉辦一場關于外交事務的研讨會,衆多官員和學者都會參加。劉崇厚,作為晚清的重要官員,長期辦理洋務,在外交界頗具影響力。沈念秋一直對他的外交理念和行事風格有所關注,便決定前往參加,希望能借此機會結識劉崇厚。
沈念秋來到洋務局,研讨會已經開始。她輕手輕腳地走進會場,找了個空位坐下。台上,劉崇厚正侃侃而談,他身着一身得體的官服,身姿挺拔,面容清瘦卻透着一股堅毅。他的眼神深邃而敏銳,仿佛能洞察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
“當今世界,列強環伺,我大清欲求自保,唯有師夷長技以制夷。在外交上,需審時度勢,以靈活之策略,保我大清之權益。”劉崇厚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會場中回蕩。
沈念秋聽得入神,心中對劉崇厚的見解頗為認同。待研讨會結束,沈念秋鼓起勇氣,走到劉崇厚面前,微微福身,說道:“劉大人,方才聽您一番高論,念秋受益匪淺。大人對國際局勢的分析鞭辟入裡,實乃我等之楷模。”
劉崇厚上下打量了沈念秋一番,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眼前這位年輕女子竟能說出如此贊賞之語。“姑娘謬贊了,不知姑娘是?”
沈念秋微笑着說道:“小女子沈念秋,自幼研習外語,對國際事務也略有涉獵,今日得聞大人之高見,特來請教。”
劉崇厚笑道:“哦?姑娘對國際事務感興趣,倒是難得。不知姑娘對當前的外交局勢有何見解?”
沈念秋心中一喜,她早有準備,于是有條不紊地說道:“念秋以為,列強之勢雖強,但我大清亦不可妄自菲薄。在外交上,既要堅守底線,又要善于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阖,以謀取最大利益。同時,應大力發展洋務,增強自身實力,方能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多話語權。”
劉崇厚聽後,眼中露出贊賞之色,說道:“姑娘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實屬難得。不知姑娘可有興趣參與洋務之事?”
沈念秋心中一動,說道:“若能為大人分憂,為大清效力,念秋求之不得。”
從那以後,沈念秋便時常出入洋務局,協助劉崇厚處理一些外交事務。她憑借着出色的外語能力和對國際事務的了解,為劉崇厚提供了不少幫助。劉崇厚對沈念秋也愈發欣賞,兩人在工作中逐漸熟悉起來,交流也越來越多。
一日,劉崇厚因處理外交事務倍感疲憊,沈念秋見此,便提議道:“劉大人,今日天氣不錯,不如我們出去走走,放松一下?”
劉崇厚點頭應允。兩人來到海河邊,漫步在堤岸上。微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劉崇厚看着眼前的海河,心中感慨萬千。
“念秋,這大清的未來,就如同這海河之水,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我等責任重大啊。”劉崇厚說道。
沈念秋看着劉崇厚,眼中滿是敬佩,說道:“劉大人一心為國,念秋欽佩不已。相信在大人的努力下,大清定能在這複雜的國際局勢中找到出路。”
劉崇厚轉頭看着沈念秋,目光中多了幾分溫柔,說道:“念秋,與你共事的日子,我深感欣慰。你的聰慧和見識,讓我刮目相看。”
沈念秋臉頰微紅,低頭說道:“大人過獎了,念秋不過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
随着相處的時間增多,劉崇厚和沈念秋之間的感情悄然發生了變化。劉崇厚發現自己越來越依賴沈念秋,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希望能有她在身邊。而沈念秋也被劉崇厚的才華和擔當所吸引,心中對他暗生情愫。
一日,劉崇厚趁着工作間隙,将沈念秋叫到了自己的書房。他看着沈念秋,眼中滿是深情,說道:“念秋,這些日子與你相處,我發覺自己已經離不開你了。我想與你共度餘生,不知你意下如何?”
沈念秋心中一陣狂喜,但她還是羞澀地低下頭,輕聲說道:“大人,念秋亦有此意。”
劉崇厚大喜,他緊緊握住沈念秋的手,說道:“太好了,念秋。我定會護你一生周全。”
然而,他們的愛情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劉崇厚在外交上的一些決策,引起了朝中部分保守勢力的不滿。這些人認為劉崇厚過于親近洋人,出賣國家利益,對他展開了猛烈的抨擊。
“劉崇厚與洋人勾結,簽訂喪權辱國之條約,實乃我大清之罪人!”朝堂之上,一位官員大聲彈劾道。
劉崇厚雖據理力争,但在保守勢力的圍攻下,漸漸處于下風。沈念秋看着劉崇厚面臨困境,心急如焚。她深知,自己必須想辦法幫助劉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