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因為在娘家被磋磨的狠了,吳二丫整個人看起來都是畏畏縮縮的,十分上不得台面。便是比起程氏莊子上的佃戶家的女兒也不如。
程氏雖然心疼女兒這些年來所受的苦,但看到親生女兒竟是這般上不得台面的樣子,也不由心生嫌棄。況且,若吳二丫隻是上不得台面也就罷了,她讓人好好收拾教導,也能讓她漸漸養出千金小姐的模樣,将來嫁一個好人家。然而,誰知這吳二丫竟然已經成親了,結的還是冥親。
原來,吳家人貪圖錢财,當年為了30輛銀子的彩禮,竟是将吳二丫許配給了一個傻子。而那傻子又在成親的前兩天,突然掉進河裡淹死了。吳家人不想退還那30兩銀子的彩禮,便讓吳二丫跟那傻子的棺材拜了堂,嫁給了那傻子為妻。
程氏得知這件事的時候,差點暈過去。
沒過門就克死了丈夫,還嫁給了一個死人,這說出去,也太晦氣了。
程氏對吳二丫自然是有些憐惜的,但一看到吳二丫那上不得台面的樣子,再想想美麗大方,儀容優雅的杜月嬌,便不由有些心煩意燥。
吳二丫就這樣被帶回定國公府,改名為杜月婵。
定國公府占地寬廣,府裡的院子也多,但除了正院,就數杜月嬌住的院子最好。以前杜月嬌是定國功夫的嫡女,住着也是應當。但現在杜月嬌已經不是定國公府的小姐了,定國公府真正的小姐還回來了,她自然不能再繼續住在那裡。
杜峻想将杜月嬌送回姚家,但程氏卻說什麼不同意将杜月嬌送走。
姚家那是什麼地方?又窮苦又低賤,金尊玉貴,嬌養着長大的杜月嬌怎麼能受得了?哪怕杜月嬌不是她的親生女兒,還是害得她失去親生女兒的人的血脈,她也是将杜月嬌當成女兒看待的,絕不讓杜月嬌受這種委屈。
程氏态度堅決的不準把杜月嬌送走,杜峻素來都是讓着她,兩人僵持了幾天,杜月嬌最終還是留在了定國公府。
但杜峻雖然準許杜月嬌留在定國公府,卻是不能讓杜月嬌繼續住在她原來住的院子裡了。要程氏給杜月嬌收拾出一個偏僻的小院,就搬到小院裡去住。
程氏自然不肯委屈了杜月嬌,她還覺得杜峻太過冷酷無情。杜月嬌到底是他養了十幾年的女兒,還對他那般孝順,難道就因為杜月嬌不是他親生的,他就完全不要這個女兒了麼?
事實上,這一點她又有些誤會了杜峻。
杜峻常年在外打仗,與妻兒們聚少離多。雖然杜月嬌十分孝順他,但說真的,他一年中隻能與家人相處一個月。這一個月裡,還要抽出三分之一的時間跟程氏你侬我侬,再抽出三分之一的時間管教兩個兒子。剩下的三分之一時間,不是會見外人,便是跟全家人相處。基本上不怎麼會跟嬌弱的女兒單獨親近,自然不會對杜月嬌有多深的感情。現在既然知道杜月嬌并非他的親生女兒,他自然要将親生女兒接回來,讓兩個女孩各回各家。他沒有将姚氏兄嫂殺了,已經是顧及了杜月嬌的面子了。
然而,程氏見周圍的人都對杜月嬌的态度大變,卻是有些受不了。她堅決不退步,讓杜月嬌搬出她所住的院子。她要讓别人都知道,哪怕杜月嬌不是她親生的,杜月嬌仍是她的女兒,誰也别想欺負杜月嬌。
後來,還是杜月嬌主動要求搬進那個荒僻的小院,程氏才罷休了。
但因為這件事,她卻更加維護杜月嬌了,還對沒有見過的杜月婵生出了排斥之心。覺得若不是杜月婵,杜月嬌根本不會受這樣的委屈。
她看不得杜月婵上不得台面的樣子,又心疼杜月嬌,每次見到杜月婵,都不由覺得這個親生女兒哪裡都不順眼。甚至還懷疑杜月婵到底是不是她親生的,怎麼除了容貌,竟是沒有繼承到她半分的貴女氣質?還是杜月嬌更像她,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儀容出衆,學識也十分的不錯。
且杜月婵還非常的笨,杜月嬌四歲就能讀書識字,杜月婵卻是一個字寫上好幾遍都記不住。其他的儀容,女紅等等,杜月婵學的也十分差強人意,連旁人家幾歲的小女娃都不如。
她都不敢讓别人看到杜月婵,生怕别人看到杜月婵會露出譏諷的表情。隻得私下裡更加嚴厲的管教杜月婵,希望杜月婵能早日表現的跟其他貴女一樣,起碼不要看起來那麼上不得台面。
然而,杜月婵實在是太笨了。程氏越想讓她上進,她便越發畏畏縮縮。整天擺着一副悶不吭聲,可憐巴巴的模樣,好像被人欺負了一般,看的程氏愈發火大。每次見了杜月婵都要發好一通火。
程氏原本以為自己會慢慢将杜月婵教好,誰知跟杜月婵相處的越久,她便越是讨厭這個女兒。
不僅因為杜月婵又笨又上不得台面,更因為自從杜月婵住進定國公府後,她跟杜俊的關系也跟着越發緊張。
杜峻以前常年在戰場上,沒空管孩子,現在待在府中沒事,不免就對孩子們多關注了一些。他見程氏總是一副對着杜月婵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模樣,把杜月婵批評的一文不值,便覺得程氏教訓杜月婵教訓的過分了。況且,杜峻幼時家貧,程氏嫌棄杜月婵在平民家中長大,上不得台面,不免讓杜峻聯想到了自己。偏偏程氏每次訓斥過杜月婵之後,轉頭便又對杜月嬌和風細雨,溫柔備至,這讓杜峻覺得程氏竟會對别人的孩子比對自己親生的孩子都好,簡直莫名其妙。
杜峻一開始便護着杜月婵,要讓杜月婵的吃穿用度超過杜月嬌。程氏本就因此對杜峻不滿,在看到向來順着她的杜峻,竟然站在杜月婵那邊,跟自己作對之後,不由更加生氣,覺得杜峻為了杜月婵而跟她作對,是沒有以前那麼愛她了。心裡對杜月婵的不滿愈發深重,到了後來,竟是想将杜月婵打發到莊子上去,眼不見為淨。
而杜月婵對于去莊子上,非但不覺得排斥,反而還松了口氣。隻依依不舍的跟杜峻告了個别,便一身輕松的帶着下人去了莊子上。
程氏看出她對自己的毫不留戀,不由又是一陣心寒,覺得自己好歹是養了她半年多,為了她沒少受到外人的譏笑,還教了她許多東西,對她期望頗高。沒想到到頭來,她竟是對自己一點情誼都沒有,說走就走,毫不留戀,簡直是個白眼狼!
程氏氣的簡直要吐血,讓杜月婵最好永遠待在莊子上,一輩子别回來惹她心煩!!
杜月婵就這樣去了莊子上,還把她那個鄉下的婆婆也接了過來,要給婆婆養老。
她那婆婆當年也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傻子,配不上身體健全的好姑娘,所以一開始其實是打算找個身體有缺陷的女孩子當兒媳婦的。誰知姻緣巧合之下,杜月婵幫了那小傻子一回,婆婆便認識了杜月婵。在得知杜月婵在吳家過的十分艱難,吳家人還要憑着她成親的彩禮給兒子們娶媳婦,不會把她嫁到什麼好人家時,這才動了為兒子求娶杜月婵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