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後期縱情聲色,十位殿下奪嫡掙得不可開交,各大世家趁此機會攬權納賄,周朝的國力進一步減弱,周的鄰居,兇名赫赫的草原霸主,赫塔爾便實施了趁他弱要他命的政策,進軍中原。
幸虧當時有瑾王殿下,也就是當今聖上駐守北疆,這才沒讓赫塔爾部落得逞。
等到今上繼位,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掌握朝政,便對草原發兵,親自出征去了。
顧叢嘉的父親昭武帝走了,還有他的母親,再怎麼說有皇後在,哪怕皇後不咋地在乎他,顧叢嘉也不淪落到請不來太醫的地步。
但是很可惜,一向身體健康的皇後在昭武帝即将凱旋的時候薨了,據顧叢嘉淺顯的了解,他的這位母後,那叫一個身子骨壯啊,這麼多年連風寒都沒得過幾次。
這不是擺明有蹊跷嗎?先不說皇後一向健康,而且皇後薨逝的時機又這麼的巧,在昭武帝快要凱旋的時候,為昭武帝的凱旋蒙上了一層陰影。
距離京城幾千裡外的昭武帝下令徹查,好,查是查了,但是查到皇後母族去了,所有的證據都指向皇後的母族敬國公府。
以至于現在,顧叢嘉的父不在,母走了,外家自身難保還在被監禁着呢,昭武帝出征期間又是顧叢嘉已經長成的六位皇兄掌權,後宮也暫由他們的母妃們執掌,顧叢嘉這個嫡子當然就淪落了。
畢竟,在周朝這個重視禮法的朝代,雖然說顧叢嘉不是嫡長子,禮法正統性沒那麼強,但他依然是有先天優勢的,這可不就很礙眼。
奪嫡奪嫡,你先天高處我們一截,誰樂意?
于是,長樂殿的宮人們以各種理由被叫走,然後就沒回來,明和去找太醫,太醫院在外皇城,從内皇城到外皇城需要經過把守的大門,不知道是誰的一道口谕,皇後守靈期間若想進出内外皇城必須有宮殿令牌。
這東西,明和哪裡有,以往他出去都是直接放行的,而且以往長樂殿這邊因為顧叢嘉常年昏迷的情況,長樂殿宮人的規矩權限也是挂靠在皇後的鳳梧宮的。
現在皇後薨逝,鳳梧宮的令牌已經不起作用,需要找其他高位妃嫔的宮殿令牌才能生效,但其他高位妃嫔此刻都在為皇後守靈,以明和的身份他是決計不能擅闖觀德殿的,那是大罪!而且他也闖不過去,此刻的宮道上三步一駐守,作為皇室祭祖擺靈的觀德殿更是守衛森嚴。
顧叢嘉很是贊歎想出此計謀的人,沒有人真正朝着他這個皇子下手,隻是因勢利導,因為他的高燒想出了疏忽不給他請太醫的戲碼,直到他下一次沒能清醒過來,悄無聲息的死在長樂殿。
這樣一來,将來昭武帝回來問罪之時,他們的罪責也能減到最低,疏忽之罪而已,除去了奪嫡的障礙,怎麼算怎麼劃算。
要是顧叢嘉真的是個兩歲多的崽,他說不定就如同那人所設想的那樣無聲無息的夭折在皇宮,但顧叢嘉不是,于是,他就注定不可能如他人謀劃的那樣走。
觀德殿前,駐守的禁軍目光驚詫的望着顧叢嘉,在快到觀德殿的時候顧叢嘉便讓明和放下了他,此刻,他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幼小的身體因長久的怪症瘦弱蒼白卻堅定無比。
人們總是對弱小的人有更多的同情,哪怕顧叢嘉身份高貴,但這也不能抹除顧叢嘉才兩歲多就失去了母親的事實。
顧叢嘉身上戴孝但那偶爾透出的黃色已證明了他的身份,八位皇子都在觀德殿内,而且此刻這般年紀又有昭武帝口谕不用為皇後守靈的隻有一人,九皇子。
禁軍們詫異于顧叢嘉竟然醒了且到了這裡,他們都有聽說過九殿下的怪病,但此刻,所有禁軍都恭敬的讓開了道路,有些禁軍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臉上的表情,同情一覽無餘。
顧叢嘉看到了,卻毫不在意,這本就是他的目的之一,他又怎會因為别人的眼光而感到異樣。
因為皇後守靈的端肅性,此刻無人能為暫掌宮權的娘娘們通報顧叢嘉已經到這裡的事實。
觀德殿分内外殿,外殿是大臣命婦們為皇後守靈的地方,内殿則是皇室族人們守靈的地方。
顧叢嘉就這麼一步一步的,伴随着諸位大臣命婦異樣的眼光進了内殿。
在看見他的時候,内殿所有人的眼眸都微微睜大了幾分,兩年多顧叢嘉都是固定時間清醒的,這還是他頭一次不是在固定時間但清醒了的,而且還來到了觀德殿。
皇族宗正平陽候看着顧叢嘉通紅的臉面色微變,其他人臉頰紅那是氣色好,可顧叢嘉纏綿病榻他怎麼可能氣色好。
略微一想就知道這裡面肯定有事,顧叢嘉作為皇帝的嫡子有太多人盯着他了,而且現在還是其他皇子暫時掌權。
平陽候實在是不想卷進這場風波,但是再怎麼說他也不能不管,畢竟這是陛下的嫡子,而且他都已經出現在自己眼前了,昭武帝可是明令顧叢嘉可不用來此守靈的,這要是不管,等陛下凱旋他這宗正之位不僅會到頭,而且還可能牽連家中。
哪怕是皇族,也必須服從于皇帝,畢竟,不服從的都已經死了,而那可是先帝兒子,陛下的親兄弟。
平陽候可不會拿自己與家人的身家性命賭皇帝對皇族宗室的憐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