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緣會酒樓”的二樓雅間,箫玉見到了那位康王爺,康王爺正坐在椅子上,從箫玉一進來就看向了他。
“王爺,人請到了”,帶着箫玉來的人恭敬道。
“嗯,下去吧。”康王爺随口道,聲音裡帶了絲威嚴。
很快,房間裡隻剩下箫玉和康王爺兩人,康王爺打量箫玉的同時,箫玉也在打量他,康王爺年紀并不大,不超過四十歲的樣子,長相英朗,身姿挺拔。
見箫玉沒有先開口的打算,康王爺便道:“範公子請坐吧。”
“謝王爺”,箫玉走到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早就聽盧大人說範公子是個少年英才,隻是一直無緣得見”,康王爺側頭看向箫玉,“今日總算把公子請到了。”
“在下不過是個商人,哪裡算的上英才”,箫玉淡淡道,“不知道王爺找在下來有何事?”
“看來範公子确實很謙虛,盧大人說的這話也不假”,康王爺卻道,“公子能随手拿出六百萬兩銀子去赈災,又提出多條農耕良策,還對陸鐘嘯的密謀了解的一清二楚,更是掌握衆多朝臣的一舉一動,若說自己隻是個商人,恐怕沒人會相信的。”
“王爺有什麼事請直說。”箫玉依舊不卑不亢道。
“範公子是聰明人,那本王也不拐彎抹角了”,康王爺擺正臉色,“陸鐘嘯此人為官如何,公子應該非常清楚,貪髒枉法,殘害忠良,如今因陸貴妃懷了龍裔,在朝中行事越發嚣張無度,這樣的人對朝廷對百姓都是一大禍害,公子能為朝廷獻财獻策,也是深明大義之人,所以本王想請公子相助,一同除去陸鐘嘯這佞臣。”
康王爺說的大義凜然,箫玉卻聽的毫無所動,回看了康王爺一眼後,才平靜的道:“承蒙王爺高看,在下不勝榮幸,隻是在下一介平民百姓,并沒有什麼雄心壯志,更談不上為國獻财獻策,捐的那些錢也不過是幫受災之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至于朝堂争鬥,實在不是在下所能管的,再說以王爺的權勢,想必也用不上在下的這點微薄之力。”
“範公子”,康王爺面色有些不愉,“本王成心與你相談,你就用這些話來搪塞?”
“那王爺想聽什麼話?”
“其實本王也不是想強人所難”,康王爺又放緩了口氣,“公子不想卷入朝堂争鬥,本王本不該勉強,但是現實所迫,本王也不得不将公子拉進來了,說實話如今的朝堂看似平靜,實際上卻暗潮洶湧,當初皇上登基時因為朝内局勢不穩,便納了幾個權臣之女為妃,一直以來都是靠維持各家平衡來讓朝内穩定,可是這些外戚勢力越發壯大,已經嚴重影響了皇上的威嚴,而這些外戚中猶以陸貴妃梁貴妃賈貴妃娘家勢力最大,三家本就争鬥不斷,如今陸貴妃有孕,更是鬥的你死我活,把朝堂攪成了一灘渾水,本王以前還可以勉強壓制他們,現在卻是力不從心了,所以才想要公子的幫忙。”
“王爺想将這些人連根拔起,肅清朝内?”
“正是,皇上登基十餘載,不能一直被這些權臣外戚掣肘,是時候收回權利了。”
“王爺倒是忠心耿耿”,箫玉颔首道,“不過将這些說與在下聽也沒有用,您一個王爺都對那些外戚勢力感到為難,在下又能怎麼辦。”
“公子不用謙虛,既然将公子請來,本王自然心中有數,之前公子向盧大人揭露陸鐘嘯的陰謀,還向他提供了不少陸鐘嘯黨羽的信息”,康王爺說到這裡,别有深意的看向箫玉,“本王想,公子能掌握到的恐怕不止這些吧,若公子能幫本王了解更多朝中官員的舉動,就算是幫了本王的大忙,當然也是幫了朝廷的大忙。”
箫玉失笑了下:“王爺怎麼會覺的在下有此能耐?”
“本王聽說江湖上有個門派叫做明閣,專門收集各類信息,隻要是他們想要的,就沒有探聽不到的。”
“王爺覺得在下和明閣有關?”
“這個本王不敢肯定,隻是有此猜測而已”,康王爺沉吟片刻,又道,“本王不妨坦白跟公子講,我最初懷疑你跟劍門有關系,因為陸鐘嘯曾與劍門合作過,他要找殺手也必然會去劍門找,可你又揭露了他的事,剛才在街上還跟陸鐘嘯之子起了争執,所以本王也看不明白你究竟是什麼人了。”
“看來王爺一直在跟蹤我。”
康王爺倒不隐瞞:“為了與公子見上面,不得不出此下策,希望公子不要介意。”
“好吧,王爺猜的不錯,在下确實和明閣有些關系。”
“公子如此說,可是在明閣說的上話?”康王爺頓時道,“本王聽說找他們辦事難得很,不知道公子能否請動他們?”
“王爺錯了,找他們辦事很容易,隻要送上銀子,就能拿到您想要的信息”。
康王爺當然知道錢能買到消息,可他要的不是一兩個人的信息,而是一幫朝臣的一舉一動,這筆花費之巨,就算他是個王爺也付不起:“本王要是花錢買,就不會請公子到這兒了。”
“那王爺是想明閣一分不收的白給您辦事?”箫玉語氣裡帶了絲隐隐的嘲弄。
康王爺毫不介意:“明閣能如此做,當然是最好的。”
箫玉無奈的搖了搖頭:“王爺倒是直言不諱,不過我剛才的話沒有說完,我不僅跟明閣有關系,跟劍門也有關系,王爺可知道我跟劍門是什麼關系?”
康王爺沒有回答,隻是疑惑的看着箫玉。
“王爺對劍門應該很熟悉吧,肯定知道劍門的前任門主姓什麼,那在下又姓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