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坐到桌邊,定睛一看,隻見那粉絲油亮油亮的。他拿起筷子,撥拉了一筷子粉絲放進嘴裡,軟軟糯糯,鮮美無比,感情,那雞肉的香味,全在粉絲裡了。
湘雲裝了兩大碗米飯,兩口子都餓了,就着那滿是紅亮湯汁的粉絲,還有軟爛的雞肉,都将米飯刨了個底朝天。
一海碗雞肉燴粉絲,也差不多光了。
摸着吃得飽飽的肚子,湘雲心滿意足地想,光是一天吃雞,還是不夠的,自己要每天都吃上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日子過得才有意思呢!
繼續努力,一切,都會有的!
洗了鍋碗,看看天色已經黑透了,想起三嫂之約,湘雲解了圍裙,跟四郎說:“我去三嫂那裡了。”
說完,她就拿起繡花繃子,走出了院門。
此時,天上一輪新月挂在樹梢,天邊有寥落的星辰,草叢裡有蟲子在唧唧鳴叫,小村的春夜,靜谧而美好。
湘雲穿過村裡的竹林,來到了姜三郎的家裡。
姜三郎的家是一個泥巴糊成的小院子,小小三間房舍,兩間廚房。
四郎曾經跟她說過,姜三郎老實巴交,卻極為能吃苦,農忙之餘,去鎮上找活幹,專幹重活。再加上姜三嫂也是個勤勞的人,幹活也麻利,天天織布賣,她還種很大一個菜園,時不時地去闆橋鎮上賣些瓜果蔬菜,所以,家裡也過得頗為殷實。
至于姜二郎家,因夫妻兩人都是性子較弱之人,尤其是姜二郎,手無縛雞之力,十五畝地種得實在辛苦。姜二嫂幫他種地之餘,還要伺候自己癱瘓在床不能行走的老娘,家裡過得就貧困些。上次争論糯米面之時,湘雲就看見姜二嫂的衣服上,打着補丁。
敲開姜三嫂家的院門,隻見姜三嫂笑容滿面迎了上來。
到了堂屋,隻見姜三郎正在桐油燈下搓麻繩,小侄女姜雲坐在父親身邊打盹。
見湘雲來了,姜二郎就笑道:“弟妹來了?你跟你嫂子說話去,我把雲兒哄睡了,去廚房搓去。”
湘雲道:“三哥,耽誤你幹事了。”
“沒事,你嫂子就愛跟人聊天。”
姜三郎抱着女兒走後,姜三嫂也把自己的繡花繃子拿出來,妯娌二人,就對着桐油燈繡起花來。
“弟妹啊,你有沒有聽說,大嫂近來跟婆婆吵得厲害?”姜三嫂是個爽利人,沒有太多的廢話。
“哦?這我倒是沒有聽說呢,那她們究竟在吵些什麼啊?”湘雲不動聲色地問。
姜三嫂道“大嫂不是有個編制器物的手藝嗎?她想在闆橋鎮上開個店鋪。”
“三嫂,在闆橋鎮上開個店鋪,恐怕得不少錢吧?”
姜三嫂道:“光是租金,一年就要五十兩銀子,店裡總要置辦些器物家夥吧,沒有六七十兩白銀,怕是開不了這個店。”
六七十兩銀子,自己一個月掙二兩多,不吃不喝地存着,也要存三年。
這個店,确實不容易開啊!湘雲心裡暗暗感歎着。
想到這裡,她就說:“大嫂手裡,恐怕沒有那麼多錢吧?”
姜三嫂微微一曬:“自然是沒有,所以她要想辦法啊。”
“什麼辦法?”
“找婆婆要呗?”
“婆婆手裡,能有多少錢啊?”這個問題,湘雲倒是發自内心地問。
姜三嫂冷冷一笑:“你可别瞧不起婆婆,婆婆手裡,可都是金元寶呢!”
湘雲吃了一驚。
金元寶?
能稱得上元寶的一般都是十兩,十兩金子,不就是一百兩銀子了?
都是金元寶?那就是說,不止一個金元寶?
看出了她眼神裡的疑問,姜三嫂自動貢獻答案:“婆婆手裡,可是一共有五個金元寶呢!”
那就是五百兩銀子啊!
對于一個莊戶人家來說,那可是一筆巨大的财富。
既然如此,自己成親的時候,婆婆還能一毛不拔?
想到這裡,湘雲氣不打一處來。
姜三嫂顯然看出了她的情緒,緩緩道:“你們成親的時候,不是婆婆不給錢,而是大嫂不許!”
“大嫂憑什麼不許?大嫂不許,婆婆難道就不給了?”湘雲不可思議地道。
姜三嫂哼了一聲:“公公臨終時有交代,那些東西是祖傳的,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給兒孫。所以,分家的時候,大嫂才拼了老命,去争奪婆婆啊!”
“那婆婆就願意跟她了?”
“婆婆是個軟耳根,大哥又是長房,再加上族長偏向大哥,幾下裡一湊,婆婆就跟了大哥過了。”姜三嫂緩緩道。
湘雲皺眉:“就算婆婆跟了大哥過,那五個金元寶乃祖傳之物,總不能說都給了她吧?”
姜三嫂歎了口氣:“誰說不是呢!我也覺得婆婆不會這麼偏心的。可是,誰知道大嫂會用什麼法子對付婆婆呢!”
說完,她看了一眼湘雲,就轉移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