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雖然恢複了上輩子的記憶,但林千秋一開始對數學依舊沒什麼信心。因為她回憶上輩子數學學了什麼時,就覺得記憶零散而模糊。特别是細節部分,連一個像樣的公式都想不想起來。
至于這輩子學的,則是從來沒學懂過,隻覺得什麼都難。
但随着她翻開初一時的教材,從頭看起,情況又不一樣了。初一學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比小學高年級的内容更簡單,隻不過從這裡進入了新的體系,很多學生會犯一些想都想不到的錯誤——林千秋想起上輩子時自己就是這樣的,學的時候覺得簡單。
隻是奇怪的是,考試的時候分數卻不高。再看看錯的題目,自己都覺得很傻......
林千秋哪怕沒有恢複上輩子的記憶,初一的課本也是完全看得懂的,這裡面就沒有多少複雜的東西!很多都是概念、定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做單一線性的簡單思考。
因為沒有不理解的地方,看起來就快。林千秋哪怕是一邊做筆記一邊看,這一個晚上也把初一的數學課本都看完了。雖說從下午4點到晚上11點,也有7個小時,但她吃飯、洗澡也花了一些時間,所以這無論如何也算是效率高超了。
第二天金曜日(周五)照常上課,早上早讀時,輪到了英語。英語科代表便帶領大家讀課文,林千秋也混在同學中跟讀...唯一的感想是,日本人的外語口音确實不是一個梗,多數人的都帶了很重的日語口音。
早讀當然也不全是跟讀課文,還有一些時間自由朗讀。林千秋沒有和别人一樣讀課文,而是找出昨晚裝進書包的舊英文卷子,熟悉此時日本英語考試的考點,以免英語考試陰溝裡翻船。
她現在是主要複習數學沒錯,但也不是别的科目就不管了。複習肯定是多門科目一起的,得充分利用中考前不多的時間啊!
之後上課也是這樣,第一節課社會,第二節課理科。林千秋都是一心二用,一邊聽老師講新課,一邊自己搞複習。嗯,就是看看前面的課程内容,做思維網圖什麼的——社會和理科是最适合這樣幹的,因為内容很多很雜,課時不多的情況下,學的真的很淺!
以林千秋的感覺來說,‘社會’這一科幾乎沒有深刻的東西,可以看作是通識教育了。理科倒是還有一些需要理解計算的,但還是很簡單,基本記住一個公式,答題的時候直接套公式就好了,沒有一點兒彎彎繞繞。
意識到這些,林千秋自己都麻了...話說,她之前為什麼會覺得理科很難,根本學不來啊?
第三節課是數學,這節課林千秋就沒有一心二用了。一方面是因為初中階段,數學比社會和理科深入多了,新課不認真聽,之後就很難懂。另一方面,也是數學老師要嚴格的多,被抓住不專心是會被點名罰站的...那就有些丢臉了。
第四節課是英語,說實話,林千秋覺得這課上得尤其無聊。不隻是因為課文本身對林千秋毫無難度,一眼看過去就能讀、能理解。還因為老師教的很差,英語老師似乎不是學這個出身的,與其說他熟悉英語,不如說他熟悉課本、熟悉教綱,完全是照本宣科。
明白這點後,林千秋就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舊卷子上了。然後深深意識到,自己應該買一些教輔書、模拟卷什麼的。複習的時候跟着做題能加深理解和印象,而最初的複習做完後,題海戰術更是得跟上...這些都需要有大量練習題的教輔書、模拟卷。
學校也有發練習冊,偶爾還會有小測試卷,但那都是大家一起做的。林千秋要自己用功,就得再買一些。
這些東西倒是不難得,現在正是日本學生卷的時候。大家都卷應試教育,教輔、試卷什麼的必然有需求,而需求又會帶來供給——林千秋經常在書店買小說的,雖然沒怎麼買過教輔,但也知道那些東西有得賣。
嗯,這周末要去一趟市中心的書店了。雖然荒川區也有書店,但肯定不如都心的大書店齊全。
“林千秋同學,你來繼續讀。”忽然英語老師點了林千秋的名字。剛剛上課進行到讓學生讀文章了,基本是一個學生讀一兩個自然段的樣子。
林千秋不慌不忙地站起來,接着之前同學繼續讀下去,流利清晰不說,口音也完全是外國電視劇裡的樣子。因為這和多數人的口音差别很大,所以一下讓不少人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