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沒決定好要不要離家三年,結果主家直接說不回長安了。
李奶娘無可奈何,隻能艱難說道:“這樣,我就隻能辭工了。”
周佩甯已猜到是這結果,讓身邊丫鬟拿出準備好的東西給李奶娘。
“這些銀兩慰你多年辛勞,拿回去置辦上幾畝地,也算有了自己的産業。這幾件舊衣是我的,你拿回去改改就能穿。還有這裡是二郎幾個以前的衣服,你幾個孩子能用得上。這幾年家裡發給你的衣服被子等物,你都帶走。”
細細交待完,周佩甯坐下喝了口茶,又說:“大後日,我們就要啟程了,你收拾完東西就走吧,我派車送你。”
李奶娘捧着手裡的大包袱,心中百感交集,說道:“讓我送夫人和小娘子走吧,我也好好和小娘子告個别,再給她做些糖餅路上吃。”
糖餅是李奶娘最拿手的點心,林安瀾很喜歡吃。
“也好,我們走後留的有人處理雜事,屆時讓他們送你歸家。”周佩甯說道。
李奶娘千恩萬謝出門,看到在院中看花的林安瀾,心中更是不舍。
她不願哭着和林安瀾告别,怕小孩子吓到,故而悄悄回了自己房裡。
收拾好心情,面色如常地接替小丫鬟照顧林安瀾。
林安瀾約莫知道李奶娘不跟他們走,也有些不舍得,不過畢竟是成年人靈魂,倒還穩得住。
“奶娘不跟我們回家嗎?”在李奶娘小心翼翼和林安瀾說了離别的話後,林安瀾問道。
李奶娘心中苦澀,面上勉強扯出笑來,說道:“奶娘的家在長安城外呢,瀾娘都四歲了,不需要奶娘了,奶娘就回自己家了。”
她說的是虛歲,其實林安瀾才過完三歲生日不足一月。
“好吧,那我送奶娘禮物。”林安瀾說完,跑向自己住的耳房,李奶娘忙追在後面。
林安瀾翻出自己的盒子,裡面是她的壓歲錢和一些小玩意兒。
林安瀾拿出一個二兩的小金元寶遞給李奶娘,李奶娘哪敢接,勸着林安瀾放回去,林安瀾堅持給她。
周佩甯看到林安瀾跑回屋過來看,見狀說道:“拿着吧,這是孩子的心意。”
見周佩甯首肯,李奶娘才小心翼翼接過。
之後林安瀾又翻出兩個繡工精緻的香囊,兩個帶有小小玉墜的絡子。
這是給李奶娘四個孩子的,香囊給女孩,玉墜給男孩。
李奶娘摸着玉墜有些遲疑,據說有些玉可值錢了。
周佩甯笑道:“不是多好的玉,本來也是給孩子玩的。”
李奶娘這才收下,眼裡想沁出淚來,又硬生生憋回去。
不能在孩子面前哭哭啼啼的,被她學去就不好了。
兩天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離京的日子。
前天夜裡下了一場雨,溫度驟降,好在吳月皎和周佩甯本就收拾了厚衣服,此時不過多加幾件。
行李在林老夫人病重,上門的大夫說就這幾天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了。
主要是路上以及回鄉後用得到的,後續大宗行李另聘請了镖局護送,包括家具。
他們現在用的家具大部分是吳月皎和周佩甯陪嫁來的,原先的都賣到了舊貨街,不然是真沒地方放。
林易早在去年就打發身邊人先行回去翻修宅院和置辦田地。年初就來信說宅院已經按照林易畫的圖紙建好,隻是田地不好置辦,多是零散連不到一起的,連成片的莊子離村子又遠了些。
不過置辦田地不急在一時,又不是沒了田地家裡人立馬就會餓死。
早上,送葬隊伍早早出發,一路吹吹打打出了從延平門出了長安城。
又走出十裡,林智給了響器班子賞錢,令其返回長安,接着便是與送葬的親朋告别。
周佩甯和娘家大哥嫂子依依惜别,雖說昨日該說的話都說過了,但一想到今日一别,起碼三年不得見,還是像有說不完的話一般。
相繼告别後,林家隊伍速度提了上來,但隊伍裡有輛拉着棺材的車,比正常趕路還是慢了些。
好在林家兩兄弟在上完丁憂折子後,皇帝得知他們要扶棺回鄉,準許他們一路上走官道,可住官家驿站,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錢。
林易這次還請了镖局護送,這家镖局是專來往于長安城和劍南道的,在梓州城也有分局,因是送葬隊伍,又走官道,一般宵小不敢來犯,價錢要得不算高。
隊伍最前面是兩個騎着高頭大馬帶刀的镖師,後面林智和林易的馬車一前一後将棺車夾在中間,再往後幾輛馬車便是林家女眷和幾位郎君乘坐的車。
再往後便是拉行李和仆人的,馬不夠,便用騾子來拉。
牛車速度太慢,跟不上隊伍,林易将牛車都留在長安,等下一批拉着大宗行李回村。
浩浩蕩蕩十幾輛車,就這還算是輕車簡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