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瀾着重看了書架最底層和頂部。
頂部她看不到,但下面一層看得很清楚。
吳月皎的書有很多都不是新的,畢竟跟她來林家也快二十年了,即便保存得再好,書頁也會泛黃發舊。
這就更方便林安瀾的計劃了。
“大伯母,我以後能來你這裡看書嗎?我不會弄壞你的書的!”轉完一圈,林安瀾說道。
“當然可以啊!你以後想來就來,直接進來就行,不用再和我說。”吳月皎很高興林安瀾喜歡讀書,爽快答應下來。
之後的每天,林安瀾上午跟林智讀書,下午便到吳月皎書房裡來。
她也确實在看這裡的書,有些雜記還是很有意思的。
林家灣事少,大部分時候會碰到吳月皎在書房看書寫字,林安瀾也不打擾她,找了自己喜歡的書坐在吳月皎專門給她準備的座位上看。
本來隻是找個借口,但現在林安瀾已經喜歡上了在這裡看書。
但原本的計劃也要實施。
這天吳月皎有事要忙,便隻有林安瀾自己在書房。
她先是看了一會兒書,起身背手在書房裡走了一圈,找到一個角落,從書齋裡拿出準備好的冊子塞在幾本舊書中間。
之後,林安瀾不慌不忙地回到座位上繼續若無其事地看書。
天氣逐漸轉暖,每年春天,林家都會挑一個好天氣曬書,到那時,就是大伯母發現這冊子的時候了。
林安瀾有些心急,在心裡默念要淡定,她不能做太多事,一次兩次的沒什麼,多了容易被懷疑。
林安瀾深呼吸幾下,心慢慢靜下來,心神繼續投入書中。
氣溫合适,農人們便開始育種培苗,家家戶戶忙碌起來。好在通往瓷山的路已經修好,隻待春耕後找人手建瓷窯。
柴明等不及,帶着媳婦和兩個兒子先去了瓷山。
現在天氣暖和了,一家人動手搭個茅草屋也能湊合着住。望山已經讓人拉了幾車磚塊過去,剩下的磚窯那裡還沒燒出來,得等一陣子。
柴明自己動手搭了個小窯,一次隻能燒幾個的那種,反正也隻是試驗用的,小窯就足夠用了。
到了瓷山,柴明一家人雖然忙碌,生活條件也沒有在林家灣好,但卻放松自在許多。再讓他們閑下去,恐怕飯都吃不下了。
春天一到,林家人的飯桌上終于不再是隻有白菜蘿蔔豆腐了。廚下看村裡婦人孩子拎着籃子挖野菜,便也去挖了些回來做。
野菜這東西,對不缺吃穿的富貴人家來說,就圖一個新鮮,但對于農家人,這就是一大食物來源。
村人們的田間地頭,近些的草坡上已經快被挖沒了,廚下最後還是到自家的田地裡挖的。
附近村子的人都知道,這些地現在屬于從長安回來的林老爺一家,不敢在這裡挖,所以田野裡長得一片片的,随随便便就能挖上一簍。
林智聽說後,便吩咐福順告訴村民,隻要不在田裡搞破壞,讓他們盡管去挖。
消息傳出去,村民自然更加感激林家,有些人将挖到的野菜送一些到林家門口,放下就跑。
其他人見了也有樣學樣,送來的野菜已經到了吃不了的程度。林智和林易到村裡勸了幾次都沒用,最後隻好找兩個人守在門外看着,情況才好些。
林安瀾則在計劃外出一趟,看着出現在餐桌上的野菜蠢蠢欲動。
“娘,我也想去挖野菜!”吃完飯,林安瀾拉着周佩甯的袖子說。
“挖那麼多野菜做什麼?村民送來的都吃不完呢。”周佩甯沒下過田,隻是想着女兒一身泥地從外面回來就不自覺皺眉。
林安瀾搖搖周佩甯的胳膊,說道:“桃丫她們都要去呢,我也想去玩。”
看着女兒渴望的眼神,周佩甯有些心軟。
回到林家灣,林安瀾整日待在家裡,身邊也沒什麼玩伴,前一段時間終于交了村裡的朋友,偶爾還一起玩。現在朋友們都在幫家裡幹活,她又開始一個人,整天除了讀書就是讀書,确實有些可憐。
想到這,周佩甯松了口:“那好吧。可别走遠,沒人的地方不能去。”
周佩甯囑咐一番,林安瀾趕忙應下。
她才不管娘是因為什麼同意的,反正能出門就行。
次日,林安瀾左手拎着小籃子,右手拿着小鋤頭,興高采烈地出了門。
這兩樣裝備都是她讨來的。小鋤頭是向家裡花匠要的,正好适合她用。籃子都比較大,林安瀾拎不起來,花匠就給她現編了個小号的。
周佩甯和林易看着林安瀾的背影,頗有些忍俊不禁,還真挺像那麼回事。
林安瀾先到族長家裡找桃丫,卻被告知桃丫早就出了門。
桃丫嬸嬸說她們現在應該在南山草坡那裡。
南山草坡在大灣南邊,林安瀾便和背着背簍跟着她的蓮心往那邊走。
其實林安瀾和不和桃丫她們一起都無所謂,隻是用了她做借口,還是要做做樣子。
來到南山草坡,果然見幾個女孩在地上蹲在地上挖着什麼。
草坡這裡野菜不多,但仔細找還是能找到的。其他地方這群小孩搶不過大人們,便在這裡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