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在做夢?”乍一見這許多金銀,林四郎差點沒站穩。
“我們是不是在石榴林裡被女鬼使了術法起了幻覺啊?”林五郎使勁甩甩頭,再看眼前景象依舊。
林二郎用折扇敲了林五郎的頭,瞪了他一眼:“什麼神神鬼鬼的!”
林易上前拿出一個金餅掂量,足有一斤重,再拿起銀餅與之對比,金餅小了一圈,重量卻差不多。
“都是一斤重,鑄造工藝一緻,應是同一批被造出來的。”林易得出結論。
大緻數了最上面一層的數量,再看箱子的高度,約摸有五六百塊。
林智靈光一閃,他們如今在蜀地,天正,一斤重的金餅和銀餅,脫口而出道:“天正!南梁武陵王的天正!”
林易立馬知道他說的是誰,追問道:“大哥說的是武陵王蕭紀?”
林智點頭。
林易略一思索,覺得極有可能。
“武陵王是誰?”林五郎幫其他人問出這個問題。
林智向他們講起曆史。
天下自漢朝末期便陷入戰亂分割局面,魏晉時期短暫穩定,但還算不上大一統,尤其八王之亂後晉帝和世家大族南遷,天下再度四分五裂。
六朝時政權更疊頻繁,在蜀地所屬南朝政權中,宋滅晉,齊滅宋,梁又代齊,之後的南陳算是南朝的最後一朝。
隻是在梁陳交際之時,北方政權西魏趁虛而入,奪取了川蜀之地。
南梁立國幾十載,開國的梁武帝還未壽終正寝便有部下發動叛亂攻入都城,武帝被囚至死。
武帝時,派第八子武陵王蕭紀到成都治理蜀地。他在蜀地期間,确實穩定了局面,十幾年未曾出現過民亂,甚至往南開拓了疆域,将蜀地治理得相當繁榮,稱得上是天府之國。
梁武帝死後,叛軍立了簡文帝為傀儡皇帝,又将之殺害。
蕭紀不甘心隻做刺史,想和當時已經稱帝的兄長梁元帝争奪帝位,在成都自立為帝。
蕭紀稱帝後便要率大軍東下攻滅元帝,元帝請求西魏援助,西魏遣大軍直攻成都,但蕭紀甯願失去成都也要争奪正統,對魏軍的進攻不管不顧。
為了激勵麾下将士勇往直前,不思戀故鄉,蕭紀拿出經營多年的金銀财寶,命人鑄成一斤重的金餅一萬個,銀餅五萬個。
出征前将這些金餅和銀餅懸挂起來,允諾将士們立功者皆有獎勵。
戰争一開始,蕭紀的軍隊在金銀的激勵下作戰勇猛,毫不畏死,幾次戰鬥下來都取得了勝利。
然而蕭紀此時卻不舍得多年積蓄就這麼易主,一直未曾兌現諾言。
将士們多為蜀人,獎勵拿不到手,家鄉又即将陷落,人人思歸,軍心不穩。
蕭紀無奈之下派人向元帝求和,誰知派去的臣子交了他的老底,直接讓元帝不要講和而要反攻,定能獲勝。
這場戰役的結果就是蕭紀當場被殺,蜀地也落入西魏之手。
“天正便是武陵王蕭紀稱帝時的年号?”林大郎問道。
“是,算下來,這年号隻用了兩年,武陵王的帝位不被承認,知道這年号的人自然也不多。”
林智也是在國子監的藏書樓裡偶然翻閱道一本記載梁史的書,這才知道得多一些。
“那這些金銀餅便是武陵王所鑄?為何會有一部分遺留在此地呢?”林易掂掂手中的金餅問道。
别說,一斤重的分量,拿在手裡把玩還挺合适。
蕭紀鑄造一萬塊金餅,五萬塊銀餅,這箱子裡隻有幾百塊,這部分又是怎麼到了梓州的山裡的?
林五郎眼前一亮:“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還埋在地下?”
林易哭笑不得,說道:“傻孩子。武陵王從成都起兵,順嘉陵江而下,之後往東行進,于瞿塘峽口與梁元帝開戰,之後戰敗,大部分金銀餅都進了元帝極其部下的口袋,怎麼可能在這裡?”
林智也說:“這些應是被武陵王的部将或者子孫帶來的。”
史書沒有記載武陵王有兒子部将逃出,但未必就是沒有。
林二郎順着他的話暢想:“他的部将或者兒子帶着這些東西逃到了這裡,也許還在那廢廟裡停留過,追兵将至,這些東西累贅,便先埋在山中待安全後再取出,卻再沒有機會。”
這些都是他的猜想,這樣還尚算合理。
東西是怎麼埋在這裡的他們隻能猜,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要如何處理這些金銀。
“先将這兩口箱子擡回瓷山那邊,用車運到村裡吧。”
林易說完,環視一圈,今日帶來的人除了駱大武,其餘都是簽了死契的下人,事後敲打一番,施以恩惠,應當無人會洩密。
至于駱大武,面上無波無瀾,得了吩咐正在削合适的木頭做扁擔,好将箱子擡出去。
林易暫且選擇相信他。
财帛動人心,他已經給了駱大武豐厚的報酬,他應當也不會蠢到對這些金銀動心思,否則東西拿到手了,卻沒有相應的本事守住,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