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世參觀過故宮,可如果與眼前所見試論雄偉,隻能說尤遜三分。
前殿又分前、中、後三殿。
有谒者上來接替随官在前引路,繼續前行,目的地是未央宮前殿的中殿——即宣室殿。
等到了宣室殿外的時候,再次經過了一道宿衛郎官,最後被帶到東偏殿的一間屋室裡等候。
看了一眼室中的漏刻,日中将過,午後将至。
不早不晚,時間剛剛好。
今天不逢常朝,據說召見時會在場的公卿并沒在此等候。
應該是先進殿去了,或者本就在内議事未出。
劉吉沒等多久,就有谒者前來宣召:“陛下召見,君侯請随臣前往。”
“有勞。”劉吉從席上起身,跟随在後。
走宣室殿正殿前的右側階梯,拾級而上,好似攀登天梯。
一步一梯,盡顯皇權巍巍。
終于來到殿門外,劉吉止步。
谒者入殿禀告。
不久傳出宣召:“宣城陽王三弟吉、進見!”
劉吉整衣脫履。
邁步跨過殿門,腳下小碎步跺起來——趨行入殿。
趨行途中,視線餘光悄眯眯掃視,果然是——
木蘭為棟椽,杏木作梁柱,椽頭敷金箔,門扉雕金紋,地鋪紫紅磚,壁帶金光閃,間鑲奇玉石!
未央宮的雄偉豪華,諸宮無出其右。
另外,不同于影視劇中的秦宮漢廷,殿中陳設的銅器們,并非青綠色。
而是或黃或白,明亮耀眼的顔色,看着金碧輝煌的!
劉吉:未央宮的保潔仆役們沒偷懶。
沒膽子堂而皇之地,讓銅器鏽迹斑斑。
……
宣室殿高大又寬闊。
劉吉趨行片刻才來到禦前,把懷抱着的箱子放下。
箱子頗有分量,落地時砸出‘咚’的一聲。
在安靜的宣室殿裡,頗為明顯。
劉吉神情似窘迫,但穩住了儀态。退後一步,面君行跪拜之禮。
然而跪地拜俯下去以額觸手背時,似乎是距離估算失誤了,額頭磕到了箱壁上。
咚。
聲音不大,但在安靜的宣室殿裡,清晰可聞。
劉吉敏捷後撤,才囫囵地行了一個禮。
“臣侄吉、拜見陛下!”
殿中回蕩的聲音清越,殿上跪拜的身線雅美。
再回想青年趨行入殿時,頂着的那一張清隽面龐,真道是好一個無缺的俊雅公子!
如果殿上君臣沒有聽見那咚咚的兩聲響,沒有看見他行禮時的小冒失的話。
還是一個會局促的小年輕呐。
“起吧。”劉徹語帶笑意,末了還揶揄一句:“仔細些,别碰到頭了。”
“臣侄謝陛下!”
劉吉謝恩起身,看得出他努力了,但神情裡到底洩露了幾分羞赧。
殿上的冷肅氣氛于無形間消融,叔侄溫馨的氛圍開始彌散開來。
劉吉又折腰躬身,向殿中分列跪坐席上的數位公卿行禮。
也是面帶赧然:“吉在此見過諸公,失禮之處,祈請諸公多多海涵。”
見禮與言辭算不上多正式,是初會的見禮,也是以後輩之身,為方才的小冒失而緻歉。
可愛又禮貌的好看後輩,即便不偏愛三分,也不會刻薄為難。
以丞相薛澤為首的公卿們,好些都能做劉吉的祖父輩了,此時多數都微笑颔首回禮:“君侯多禮。”
他們固然是朝中秩祿二千石的公卿,劉吉卻也(将)是封土列侯,互相尊稱是應當的。
劉吉轉着圈行禮之際,視線也在席上公卿們身上掃過。
嗯,不怎麼認識。
不過可以推測,在場應該是三公——丞相薛澤、禦史大夫張敺。太尉空缺,該官職自田蚡之後,就省去不設了。
九卿——太常孔臧、衛尉韓安國、太仆公孫賀、廷尉翟公、宗正劉棄①、大農令鄭當時,少府令、大行令、郎中令等。
另有中尉趙禹,右内史潘系、左内史公孫弘。
以及享受九卿待遇的主爵都尉汲黯。
也是少數一個,仍舊對他冷臉相對者。
都是誰不重要。
反正也沒給他貢獻簽到的月石獎勵。
劉吉可沒忘記,他今天的第一要事是獻寶。
和公卿們都見過了,又向上首的劉徹躬身揖禮。
“臣侄問皇叔好!”
也終于借機擡眼,得見漢武帝真容——
青年天子頭戴通天冠,身穿玄赤色曲裾深衣,意勢隆盛,威踞上首。
當一個人蘊養出一身渾然天成的氣勢之後,五官長相反倒在其次了。
當然,漢武帝五官立體,長相也不差就是了。
劉吉甚至在對方的眉眼之間,感到了一絲眼熟。
二人的叔侄血脈已經遠了,但大概到底是一脈相承的血緣,兩人的眉毛和眼睛,長得至少有六七分像。
但是綜合了五官和氣質來看整體的話,卻是一個霸道威勢,一個清隽文雅。
劉徹也發現了二人眉眼間的相似。
衆多宗室子弟,甚至是周歲的長子,都沒有與他長有如此相似的眉眼。
于是不自覺地,劉徹對劉吉又額外生出兩分喜愛。
“好,朕素日安好。”
“來人,賜座。”
有侍立的宦者聞聲上前。
給劉吉在殿中鋪了一張單人蒲席,放上一個支踵。
劉吉卻避席不坐,繼續揖禮謝道:“臣侄謝陛下賜座。然而臣侄惟願将寶物獻給陛下,否則不能安坐!”
陛下、皇叔,看似紊亂變換的稱呼,實則對應的是公私分明。
在君臣與叔侄的身份關系之間,切換絲滑。
劉吉入殿後的言行,以及相似的眉眼,固然讓劉徹生出了兩分喜愛。
但相比對‘神糧’的熱切期盼,就都不值一提了。
盡管尚未确定劉吉是否為‘有緣人’,他所獻寶物是否為神糧馬鈴薯。
“既然你有如此孝心,那就先獻寶罷。”
語氣雲淡風輕,投注在寶箱上的目光卻已灼熱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