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六分飽,滿足了維持生命的需求,劉吉就不願再多動一箸。
這時候他就有些想念劉女士了,想念劉女士做的濃油赤醬的回鍋肉、紅燒肉、糖醋裡脊、宮保雞丁……
思念的情緒随風剛潛入夜色,就被用完夕食後過來的陶盤和顔樞打斷。
“請郎君安。”
“郎君安好。”
晨昏定省,算是讓他們形成定制了。
可這是為人子之禮啊!
他都還沒在劉女士面前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①,倒是先過了一把當爸爸的瘾。
好吧好吧,臣子臣子,是臣也是子,事主如事父,道理他都懂。
但是……當爸爸的感覺真不錯!
“安好安好。”
劉吉飄飛的思緒再次收束,開啟了下屬相處模式。
關懷一下二人今日身體,問詢兩句一天的旅途,再天南海北随意閑聊幾句。
他們離長安,出關中,走着直道,一路行來都一路順風。
“……昔日始皇帝修築的馳道,倒是便利了後來人。”聊着聊着,顔樞随口感歎一句。
不僅方便了他們行路,更便利了大漢北擊匈奴。
“像直道一類的一座座大山,全都壓上了秦的肩背,終于一日不堪重負,它被壓倒了。”
劉吉也随口感慨:“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大概就是這樣罷。”
顔樞一時靜默,望着天上一輪圓月。
“大抵如此了。”
随着日漸相處,劉吉也越來越和顔樞他們合得來了。
不說三觀完全相合,至少在曆史觀這方面有不少看法相符。
顔樞出身魯地,身為儒家學子,倒是難得少有的對秦始皇偏見不深。
……
星夜兼程,行路四五日。
劉吉一行犒軍隊伍終于抵達河南地前線。
戰場前線,敵我交鋒,大軍來去不定。
早在兩日前的半途,劉吉就派出幾支郎官小隊,分别前往數個可能的方位探路送信。
隻等有小隊找到衛青大帳所在并遞上書信,再返回為隊伍帶路前往。
否則前線廣闊,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撲空、錯過,根本找不到大軍的影兒。
在這一點上,飛将軍李廣深有同感。
所以等劉吉率隊前往,距離衛青大帳尚有三裡地時,就在前進的方向上見到了親自來迎的衛青。
百來個親兵,身穿方形甲片編成的披膊鐵葉紮甲,胸背兩甲用帶子與肩相系,外加披膊護甲,頭戴鐵胄,或執長戟或背弓箭。
悍勇鐵血之氣,凝聚成勢,随北風呼嘯而來!
【不愧是跟随衛青痛飲匈奴血的好兒郎!】
在百數個士兵之前,立着一位将官,身着筩袖紮甲,以魚鱗狀小型甲片編成,與士兵紮甲形制相似,但行動會更靈便。
頭戴尖頂皮弁,腰間皮帶挂佩長劍。
【這就是那位大将軍衛青啊!!!】
劉吉叫停驷馬安車,身形輕矯地跳下車,當先疾步迎上前去。
對面大概沒想到劉吉會在百步之外就棄車步行,也嘩啦啦地迎上來。
就像是闊别多年的舊友重逢。
雙向奔赴,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近到劉吉終于看清衛青的相貌,五官英挺卻細緻,不顯粗犷,半長的胡須整潔順直。
一如想象之中,身形昂藏,肩寬腰細腿長,氣質卻溫潤儒雅。
大将軍衛青,有武将的身、文臣的臉,長得像武将之中的溫雅儒将。
【大将軍真好看!】
落在後面的系統狗,在腦内回應:【他要是長得醜,和漢武帝也傳不了那些绯聞。】
疾步的劉吉腳下一絆,差點摔個五體投地。
之所以沒摔成,是及時趕到的衛青一個大步上前,扶住劉吉的胳膊拉了他一把。
當事人近在咫尺,劉吉覺得幹脆讓他摔倒算了,剛好把頭埋土裡!
“衛青在此見過君侯。”
把劉吉扶住站穩,衛青就收手後撤一步,向劉吉躬身揖禮。
大将軍衛青除了‘善騎射,材力絕人’的個人本領,善待士卒的為将守則,他為人的顯著性格特征便是:謙和禮讓,和善柔順,仁厚謹慎。
此時對劉吉的冒失和尴尬,他體貼地選擇了視若未見,隻字不提。
【大将軍的品格和功勞不是勞什子绯聞可以掩蓋的!】
劉吉上前一步,扶起衛青,哈哈大笑:“哈哈哈,劉吉本該向衛将軍行一個大禮。”
五體投地的俯拜,可不是一個大禮嗎?
“既然衛将軍不受,那劉吉就回個揖禮罷。”
說完也後撤一步,向衛青躬身揖禮。
“豈敢豈敢!君侯多禮了。”衛青連忙避禮不敢受。
雙方相見,劉吉腳下不慎差點跌倒,卻能豁達玩笑,讓此間氣氛迅速輕松起來。
“拜見車騎将軍!”
“拜見君侯!”……
接着雙方随行人員和護衛親兵,也互相禮見。
重新站定,衛青身後的一個年輕小兵,看着劉吉開口:“你這人還算好相處嘛。”
劉吉循聲望去,小兵十四五的年紀,五官英挺昳麗,稚嫩無須,身形倒是勁挺,隻比衛青矮了一個頭。
穿着士兵形制的披膊鐵葉紮甲,卻頭戴皮弁。
白鹿皮制作的皮弁頭冠,衛青戴了一頂,現在這個小兵頭上也有一頂。
是這麼随處可見的嗎?
“小霍将軍,你也很有趣。”
劉吉笑意濃厚,誇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