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陳尚書應聲而去。
“你覺得是誰?”皇後凝眉沉思了一會才問道。
“隻是試探,來人早就算計好的。”鄭甯山搖了搖頭,“連退路也一早就算計好了,是熟悉京城地形熟悉巡捕房四周路線的人。”
“這就難辦了。”皇後眼神一暗,京城關系錯綜複雜,大正建國已經三十年,皇後依然覺得朝局不穩,時時動蕩。皇後歎息了一回,将一份書劄遞給他說道:“明年要出一趟差,去古青關,你回去分派一下人手。”
“是。”鄭甯山站了起來接過書劄應道。
“前朝懷帝藏起了大批庫銀,你聽說過?”
“懷帝三十年、明帝二十年、幽帝三十年,”鄭甯山曲起手指數了數,“這都過去一百多年時間,隻怕是謠傳。”
“懷帝二十年給張青送了兩次糧饷,我記得懷帝年間沒有大戰。”
“大批銀子肯定不會送去古青關,太麻煩了。”鄭甯山搖頭,“若說是刀槍劍戟這些,經過一百年,早就鏽掉了。”
“如果是神兵利器呢?懷帝年間,名匠輩出。如果是藏寶圖呢?”皇後看着鄭甯山,“如果是你,銀子你會藏在哪?藏寶圖又會交給何人保管?”
“銀子要起作用,勢必要留在江南,那裡是天下糧倉。”鄭甯山低頭思考着,“藏寶圖隻會交給自己最信任的人。”懷帝最信任的人是張青,他曾言“張青,朕之股肱,可同塌而眠者也。”
禮部如今正在編撰前高的史書,懷帝起居注裡有記載隐晦不清,說是懷帝藏起大筆銀錢,留給後代以防萬一。這等捕風捉影之事,皇後原本不信,隻是随着懷帝年間的舊事越翻越多,由不得皇後不信。
懷帝年間國庫還算豐裕,但懷帝最後十多年以軍饷名義陸續從國庫撥了兩千萬兩白銀出去。其後沒幾年青關失守,守将張青退守九泉,人員更是損傷大半,但是翻遍軍報,皆無大戰記錄,有人揣測,張青在青關附近建立了一個城池藏寶,退守九泉也是為了不叫人發現這個城池。
皇後想起早些年宮裡一個秘聞,傳說懷帝有一個寶藏,就在古青關,這個寶藏就是要保大高千秋基業。千秋基業?皇後笑了一下,幽帝末年,鄭家叛亂,幽帝提着劍将衆子女屠殺了個幹淨,過了兩年,流民攻破京城,将陳氏皇族幾乎屠殺了個遍,這懷帝哪裡還有後人?大正建國三十年,百姓生活安定,哪一個會想要重建前高基業?
隻是想到最近巡捕房肅清整個京城,前梁王乖覺得不得了,不像是起心思的模樣。皇後眯着眼睛思量,财富與皇權,哪一個不能挑動人心?最近京城變幻莫測,有心人紛紛出動,皇後要順水推舟,安排一趟古青關之行。到時候是否有人要去取這個寶藏,自然會跳出來。
皇宮裡上陽苑原本居住着十幾個幽帝嫔妃,這兩年陸續去了不少,隻剩下三五個。原本在上陽苑服侍的宮人遷出去不少,宮裡太監全部是幽帝時期遺留下來的,宮女也有不少幽帝舊人,這宮裡也是時候好好清理一番。
“明年我要甄選女官,這一次我希望不再全部是官宦女子,你安排下去,那些富戶小吏的女兒好生預備起來。”皇後又說起了另一樁安排。
“是。”鄭甯山一面答應一面想着這個消息要怎麼透露出去。
“甯山,這天下你看穩了嗎?”皇後站了起來,看向大明宮外,紅色宮牆上面是深遠湛藍的天空。
“皇後,天下雖太平未久,怎麼着也算是穩當的。”鄭甯山慎重地回答。
“太平未久啊,隻怕有些人不想要這個太平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