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選前夕,德妃找到皇後,請皇後讓李宛意撂牌子歸家,因态度謙卑誠懇,并承諾了一些事,讓皇後答應她。
皇後沒說應與沒應,因為她現在還在糾結,幫助敵人算怎麼回事,當初德妃對她可沒半分心軟。
如今她要因德妃的姐妹情深成全德妃的意願?
【德妃可真有意思,旁人巴不得要進宮,她卻要把堂妹往宮外推。】
皇後當然知道德妃是不想李宛意攪入皇宮争鬥,但以她和德妃的關系,心裡也是說不出好話的。
然而,皇後仍在猶豫是否順了德妃的心意時,太後忽然開口:“姓李,這個姓氏怎麼那般熟悉,莫不是與德妃有些關系?”
李宛意出列,聲音動聽道:“回太後娘娘的話,臣女是德妃娘娘的堂妹。”
太後微笑,看向皇上:“德妃深宮寂寥,沒個身邊人說話,不如将李宛意留下陪一陪德妃?”
紀宸不在意這些小事:“依母後的意思。”
太後滿意地收回視線,李宛意已經開始謝恩。
德妃膽敢算計顔家人,莫不是以為她不存在?
德妃越想要什麼,她便越要逆了德妃的意。
皇後不需要糾結是否留下李宛意了,畢竟太後已經替她做了決定。德妃便是有怨,也該沖着太後和賢妃去。
之後,皇後做主留下鄭珠璎。
鄭珠璎當日的示好,沈青禀報給了皇後,皇後手下無人,便想先用一用鄭秀女,若日後用的不順手,棄了再尋便是。
宮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更何況,宮内可不止兩股風。
皇上選秀女隻吃好的,對待中上之姿便有些平淡。
于是剩下的大部分比如小家碧玉的何秀女,飽讀詩書的蔣秀女,嬌俏可愛的章秀女等等都是皇後做主留下的。
最後一共選十四人,這次大選才算正式結束。
殿選之後,皇後便需要給新人拟定位份,然後将名冊交與皇上,讓皇上再做調整。
因皇後懷孕,精神難免有些不濟,便又将此事讓青玉和沈青商量着來,之後再由她過目。
總之,任務是層層分配的。
為了此事,青玉叫來這批秀女的教習姑姑,來詢問入選秀女的表現,再根據秀女的家世和殿選時皇上皇後太後的中意程度,來拟定這十四位秀女的位份。
将名單遞給皇後,皇後添上幾筆,然後讓人重新謄抄,遞到皇上跟前一閱。
乾清宮内,沈青将名冊交到皇上手中。
紀宸翻看了一番,道:“三名貴人,是否過多了。”
沈青默默在心裡翻了個白眼,看吧,他就是對位份這麼吝啬!
名單中的三位貴人分别是陸雲湄、王令儀、楚秋娘,三人的容貌皆是絕色,其中陸雲湄殿選時得皇上喜愛,王令儀家世最好,楚秋娘父兄給力。至于其他人則差她們一籌。
紀宸也沒指望沈青回答,拿上筆便在名冊上改起來,最終,陸雲湄被更改為美人,但賜了一個“嫣”字做封号,是為嫣美人。
王令儀未動,仍是皇後賜的封号為宣貴人。
太後越是要惡心她,她越要對王氏女多加看重。
而楚秋娘無封号,還是楚貴人。
紀宸詫異問:“為何陸雲湄的宮舍在景陽宮?朕記得景陽宮是有主位在的。”
這時,沈青就必須要回答了,還得解清皇帝的困惑:“回禀皇上,景陽宮确有主位,是惠貴嫔娘娘,但惠貴嫔與陸秀女有些姻親關系,惠貴嫔想在宮中照拂陸秀女,便請皇後将陸秀女賜住到景陽宮中。”
景陽宮如今隻剩偏殿無人可居,惠貴嫔此舉雖打着照拂的旗号,但着實是坑害到了陸秀女。
有主位和無主位的宮宇能一樣?
紀宸不解:“皇後竟能同意?”惠貴嫔不是剛得罪了皇後嗎?
沈青淺笑不語。
皇後雖恨惠貴嫔,但更期待景陽宮中的雞飛狗跳。
紀宸便也後知後覺,動筆的手猶豫起來,最終沒給嫣美人挪宮殿。
貴人定了之後,便是美人了,陳皎被封為陳美人,李宛意被封為李美人,美人之位加上嫣美人便是三名了。
紀宸對陳皎有印象,知道李宛意是德妃堂妹,見李宛意的宮舍在德妃的永壽宮中也不意外。
剩下的便是四名才人,五名寶林。
寶林的人選平平無奇,鄭珠璎被封了才人,此外,各有特色的何、蔣、章也被封為才人,隻是沒有封号。
紀宸将名冊合上,着人操辦新妃進宮事宜。
如此,新妃的二貴人三美人四才人五寶林的格局便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