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時節,汴京城内楊柳茂盛,一片綠意盎然。
一大清早,縱橫交錯的街道上吆喝聲、買賣聲交織在一起,人聲熙熙攘攘不絕。
路上行人一多,自然免不了推搡磕碰。
感覺背後有人靠近,一名灰衣男子回頭怒目相視。緊接着,就被眼前一張明媚的笑臉晃花了眼——
那小娘子的聲音也好聽,軟糯中透着兩分明媚來。
“這位郎君,可否麻煩讓一讓?”
灰衣男子看着眼前端秀明麗的小娘子,稍稍怔愣了片刻,等回過神來,趕緊側身讓開一條路。
姜如意客客氣氣的道了聲謝。
從心裡感歎一聲,不愧是繁華的汴京城,百姓素質就是高。
她緊一緊肩上的小包袱,繼續沿街朝前走去。
街道兩旁熙熙攘攘,越往城裡走,街市上越是熱鬧。路邊上,一個賣糯米糕的小攤子散發着香氣,吸引了不少人行人的注意力。
糯米糕,用提前浸泡了一夜的糯米上籠蒸熟,然後蘸涼水反複捶打揉搓成團。
将這雪白的糯米團擀平,中間鋪紅豆餡或者棗泥陷,再用刀切成小塊,吃的時候依口味澆上些桂花蜜。
雪白的米糕,中間夾着胭脂色的餡料,上頭澆一勺黃金剔透的花蜜,光看着就覺賞心悅目。
這糯米糕入口軟糯勁道,滋味香甜可口,在夏天配上一碗桂花冰酥酪,堪稱消暑佳品。
姜如意捏了捏幹癟的錢袋,自那攤子上收回目光,默默從心裡歎了口氣。
想到自己初來汴京城,身上的銀錢不多。
她顧不上貪看眼前風景,沿着汴河往西,一路上七拐八拐,終于拐進條不起眼的小巷裡,伸手拍開面前庵堂的門。
不多時,庵堂的門打開,裡面露出張一團稚氣的胖圓臉。
見外頭是位眼生的小娘子,那胖圓臉小尼姑,好奇的朝她打量了幾眼。
“小娘子是來上香的嗎?這會兒師父正在做早課,還請小娘子等一等。”
姜如意搖搖頭,彎起一雙笑眼解釋:“早前給慧慈師太寫過信的,勞煩小師父通報一聲。”
那胖圓臉的小尼姑眼睛亮了起來:“可是姜小娘子?”
見姜如意點頭,小尼姑趕緊将門打開:“師父早先提起過的,請姜小娘子跟我來。”
“有勞。”
姜如意松了一口氣,朝小尼姑點點頭,然後擡腳朝裡面走去。
庵堂裡,姜如意看着一臉慈祥的慧慈師太,先遞上手裡的公驗。
公驗,是由古代官府開具的紙質證件,作用類似于現代的身份證明。
聽見慧慈師太細微的歎氣聲,姜如意臉上保持住笑容的同時,心裡也跟着歎氣。
她原本是現代一名普通的學生,每日輾轉在宿舍和實驗室之間,雖然時不時掉一大把頭發,日子過的苦逼卻也充實。
因着家裡開了間餐館,所以閑暇之餘,她在網上發發食譜,做一名佛系的美食博主。
那天晚上,她正一邊等外賣,一邊跟網友熱火朝天的讨論,螺蛳粉裡究竟放鵝掌還是炸蛋更好吃的問題。
突然間眼前一黑,等再次睜眼時,人已經到了古代。
一想到自己實驗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人卻熬夜猝死,最後連口熱乎的粉都沒嗦上,姜如意心裡一百個後悔。
後悔過之後,也隻能認命的接受了現實。
根據模糊的記憶,原主父親是開封府的一名小吏,因在一樁舊案中遇險,同妻子雙雙喪生,隻留下了原主一人。
考慮到原主年齡尚小,在京中又無其他親眷照顧,隻好将她送進了專門收養孤兒的慈幼局。再然後,這具身體裡的靈魂,就陰差陽錯的換成了如今的她。
因着慈幼局是官家德政,再加上早些年有開封同僚的照顧,所以這一世裡,姜如意成長的還算順當。
今歲她年滿十六,離了慈幼局。想着左右無處可去,索性回了這繁華陌生的汴京城。
等将那張公驗細細看過,慧慈師太擡頭看過來,語氣裡透着上了年紀的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