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旬時候,裴局長就曾寫過信來,言姜小娘子想在庵裡借住一段時間。”
“這庵堂雖然不大,但隻有我和靜宛二人,地方足寬裕的,姜小娘子放心住下就是。”
姜如意連忙真心實意的道謝:“多謝師太。”
她自懷裡掏出一包銀錢,朝慧慈師太遞過去:“這裡面是半個月的住宿費,請師太收下。”
在來的路上,姜如意就仔細思量過。
據慈幼局的裴局長所說,他跟慧慈師太是舊識。慧慈師太修行多年,是一位頂慈祥有智慧的老人。自己初到汴京城,住在這裡最合适不過。
雖說是借住,但總不能白住不是?
想到裴局長那張平日裡樂呵呵的臉,再忖度了一下“舊識”二字。
姜如意想着,不如先付一部分住宿的銀錢,其餘的等自己賺了錢再補上。
雖然提前思量過,但事到跟前,姜如意心裡仍有些忐忑。
好在慧慈師太并未在意。
隻笑說了句姜小娘子有心了,就将銀錢收下。
等出了佛堂,姜如意緊繃了一早上的心,才算放松下來,開始好好打量這座小庵堂。
如慧慈師太所說,這座院子的面積并不大,裡裡外外卻拾掇的十分幹淨。
四四方方的一處院落,當中栽了一棵銀杏樹,上面零散挂着紅色的許願帶。
這個時節才剛入夏,樹葉郁郁蔥蔥,紅色綢帶襯着綠蓋如蔭的銀杏枝條,偶爾随風搖擺起來,十分好看。
除了前頭一間佛堂之外,後頭還有一排三間禅房,并左側一個跨院。
如今姜如意的房間,就安排在這跨院裡。
房間并不算大,但桌椅擺的整整齊齊,又用一扇素靜的屏風,隔出個裡間來。
房間的窗戶皆用木棂條支起一半,外面透進陽光來,正好灑在窗台周圍。若是在上面擺盆花草,一定能長的枝繁葉茂。
姜如意從心裡思量着,視線已經從房間裡環顧了一圈,心裡越看越覺得滿意。
先前開門的胖圓臉的小尼姑,朝窗戶外面一指說道:“除了這間房,院子裡還有一間空着的小廚房,姜小娘子可以随意使用。”
姜如意将視線收回來,一聽說這小院子配有單獨的廚房,眼睛就是一亮。
竟然可以自己做飯,這住宿費花的值啊。
“師父還說了,小娘子不是出家人,做吃食的廚房又是單獨的,所以不必顧及我們。”
姜如意聽着靜宛的話,笑眯眯點了一下頭:“替我多謝師太。”
她又看一眼窗外廚房的方向,想着慧慈師太的話,臉上笑容更深。
裴局長說的沒錯,慧慈師太果然是一位慈祥有智慧的老人。
等把行李安置妥當,姜如意挽起袖子進了小廚房。沒過多久,廚房裡就冒起了熱騰騰的水蒸氣。
……
下午的時候,慧慈師太和靜宛,以及小庵堂來上香的香客,就吃上了新鮮出爐的糯米糕。
一塊塊切成四方形狀的糯米糕,裡面夾了紅色的棗泥餡料,擺在青瓷碟子裡,襯得那糕色白如雪,光看着就覺得精緻。
庵堂裡來上香的香客不多,姜如意的糯米糕做的多了些,索性分給香客們,讓她們帶回去路上嘗嘗。
等将糯米糕分完,姜如意端着盤子朝這邊走過來。
慧慈師太朝她招了招手,笑容慈祥的說道:“聽說姜小娘子擁有一手好廚藝,那間小廚房空着也是空着,如今正好給小娘子用。”
許是裴局長在信中,提起過姜如意的廚藝,所以看到這新出爐的糯米糕,慧慈師太的臉上并沒有過多的驚訝。
依姜如意猜測,那間單獨的小廚房,包括小廚房裡的食材,多半也是因此特意準備下的。
姜如意在慧慈師太旁邊坐下,開口說道:“正要因為這件事感謝師太,所以做了些糯米糕,給師太嘗嘗。”
接着又調皮的眨眨眼:“倒不曾想,香客們先沾了師太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