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如意看着客人好奇的表情,低頭看一眼面前那碗涼皮,頗為意外的眨眨眼。
這難道是、意外被涼皮吸引進來的第一波客人?
姜如意自座位上站起身,朝客人笑笑介紹道:“這是今日新上的涼皮,是用面粉加水攪成面絮,然後用經過洗面留下的粉漿,上鍋蒸出來的。”
“這涼皮最适合冷着吃,口感軟滑勁道不說,又用蒜水、麻醬和辣子拌了,吃起來酸辣爽口,最是适合夏天的。一碗八文錢,客人要不要來一碗嘗嘗?”
這幾名客人聽着姜如意的形容,嘴裡不住的分泌口水,又聽說價格也不高,連忙點了點頭。
“就要一碗涼皮,多加些辣子。”
本朝雖還沒有出現辣椒,但并不耽誤人們對辣味的喜愛。尋常姜、蒜、胡椒或是茱萸和辣菜,都能當作提供辣味的食材,做法也是多種多樣。
當初姜如意賣三鮮小馄饨的時候,竟然有客人來問,這三鮮小馄饨能不能做成辣餡兒的,而且來問的還不是一個兩個。
姜如意聽了有些哭笑不得,誠實的搖搖頭說不能,看着客人們一臉失望的模樣,姜如意覺得本朝人,當真對辣愛的瘋狂。
雖然馄饨餡兒不能做成辣的,但是可以做成辣醬和辣油不是?
因此,趁這幾日裝修鋪面的時候,她便躲在廚房裡研究炸辣子。
沒有辣椒,便用同樣帶辣味的茱萸,不夠刺激和麻嘴,那便再加上花椒和蒜,将這些調料混在一起,用熱油一齊炸了,那濃烈的香氣直往鼻子裡鑽。
姜如意連着幾日在廚房裡炸辣子,那沖鼻的香味勾的工匠們直咽口水,卻又不好進廚房問,一個個急得抓耳撓腮。
後來被阿芍提醒,姜如意才反應過來,連忙向工匠們賠不是,又盛了辣子給他們品嘗。
一品嘗之下,工匠們立馬被這霸道的香辣味俘獲。
姜如意收回思緒,看着眼前這位喜歡吃辣的客人,笑眯眯點頭,又問另外幾位客人有沒有忌口,能不能吃蒜吃辣。
這幾位客人,原本還有些後悔進來的太沖動。
此時聽店主人問的細緻,又朝周圍打量了一番,見桌椅皆十分幹淨,窗上的小簾子又格外的清雅别緻,想來店主人是個仔細的,都點點頭,放心的坐下來。
阿芍見有客人在,連忙将桌上,那兩碗還沒動過的涼皮端起來,跟着姜如意進了廚房。
姜如意讓阿芍先吃着,自己自案闆上拿起刀,開始切涼皮。
這涼皮和豆芽一樣,都講究現吃現拌,滋味才最好。
姜如意将涼皮切好,胡瓜絲和面筋卻都是現成的。她将食材依次碼進碗裡,再加上料汁、蒜汁、麻醬和辣子,因為是給客人吃的,又提前在廚房裡拌勻了。
廚房的食案上,幾隻外觀大小一緻的瓷罐子,自前面一字排開,裡面裝着或辛辣或鹹香的料汁,都是姜如意訂做竹箅子的時候,順便買回來的。
此時每個罐子裡,又都放了把長柄勺子,勺柄露在外面,用起來幹淨方便不說,還不會串味。
姜如意按照客人的要求,多舀了一勺辣子,将勺子放回罐子裡,然後端着那幾碗拌好的涼皮,朝廚房外走去。
……
外面,幾名食客正在打量眼前的鋪面。
見姜如意端着涼皮出來,其中一人笑着朝她問道:“某記得先前,這是家賣湯餅的鋪子,如今可是換了新店主人?”
姜如意雙眼彎出個笑容來,點點頭回答:“正是換了。聽說前頭那位店主,年紀老邁,所以退了租子,這才将這鋪面又空餘出來。”
這客人聽姜如意這麼一說,仔細回憶了一下,之前那位賣湯餅的,确實是位老翁,他點了點頭。
緊接着又感概:“小娘子這鋪子,可比先前那家要幹淨多了。”
另一位客人則記得更清楚些,他伸手指指旁邊的窗戶說道:“我記得之前那鋪子,将這幾扇窗戶擋的嚴嚴實實的,上面又堆了不少雜物。遠不如小娘子如今将窗戶打開,屋裡又亮堂又涼快,窗上挂的簾子也好,瞧着格外的雅緻。”
一間小小的鋪面裡,能透出兩份雅緻來,當真是件極難得的事情。
故這幾名食客還未吃,對姜如意又添了幾分好感。
姜如意笑眯眯的收下這些誇獎,她将手裡那碗涼皮放到桌上,說了句俏皮話:“客人若是喜涼快,更該試試這涼皮。”
幾名客人聽姜如意這麼一說,更被勾起了好奇心,皆伸手拿起筷子。
姜如意說了一句客人慢用,然後就轉身回了櫃台。
等姜如意離開,客人先朝碗裡的涼皮看了一眼,見米白色的皮子上挂着麻醬,果然多加了辣子,醬汁在碗裡紅汪汪一片,拌的十分均勻。
這客人用筷子在裡面一攪,醬汁緩緩淌下來,他迫不及待的張嘴去接。一股濃郁的芝麻醬香混合着辛辣,自口腔中彌漫開來,滋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