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上任不久的後媽養娃系統初嘗人類的狡詐,無語了一下,還是給出了一個類似于新手指南的東西。
系統就這點比較好,相當人性化且不強制,這也是這幾天黎安安和系統溝通得出來的結論,所以她現在偶爾也會放肆一些。
黎安安一字一語,仔仔細細,翻來覆去地閱讀了一下。
首先,“後媽養娃系統”——後媽是身份,養娃是主旨,其實隻要她完成養娃任務,即可獲得獎勵,系統并沒規定身份不可變,那麼……
黎安安勾嘴一笑,明白了,收拾收拾準備回村,野菜也采得差不多喽。
小李村地理位置很好,南邊北邊都是連綿的山,北邊的山更高,翻過去外圍的幾座山,裡面更深一點的山裡各種野生動物、山貨山珍特别多。當然,平時去去山腰、山腳下,采個蘑菇、野菜什麼的也夠用了。
還有一條大河流經村莊,河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閃耀又平靜。
黎安安走過山和村子間的稻田,來到村口。
不遠處的大榆樹下坐了四五個婦人,有人手裡納着鞋墊,有人編着筐,說着話,也不耽誤幹活兒。旁邊是橫穿村裡的一條小河,叫小二河,是大河的分支,幾個婦人在那用石闆洗衣服。
此處是村裡八卦聚集地,信息流傳特别快,就是經常失真。
看到黎安安背着筐走來,一個身穿靛藍色棉布上衣的微胖婦人忙招呼她。
“安安,過來,一起聊聊天兒,要不回家也是你自己一個人,多沒意思。”
旁邊的大媽忙杵了微胖婦人一下,婦人一頓,露出尴尬的笑:“不是,我不是說那個,我是說,嗯,正好在這擇菜了,洗幹淨了再回去,省的回去還得挑水,費事兒。”
黎安安倒是懂,村裡的人沒啥壞心,要不她一個18歲的孤女也不能到現在都安然無恙,就是生活上苦點兒,但是現在,誰家又不苦呢。
村裡人就是大大咧咧,說話不過心。努力生活就已經耗盡力氣了,誰還能去小心翼翼顧及别人的敏感心思呢。
黎安安按輩分叫微胖婦人李嬸兒,一邊走過來,一邊寒暄着:“李嬸兒,沒事兒,我知道您是為我好。哎呦,您這筐編的也太好了,又緊又漂亮,瞅着就好使,能換東西了都。”
“嗐,你這孩子,真會說話,哈哈,不過你還真别說,這周圍就我編筐最好,還禁用,老多人找我幫着編了。你要是缺筐啥的,就跟我說,不要你東西,别不好意思張嘴。”
黎安安一邊應和着,一邊順勢坐在一旁的石頭上開始擇菜,聽大家聊天。她今天還真是有目的來的,吃好幾天野菜了,今天必須找到出路!
“欸,你們聽說了沒,三團的李團長,他媳婦兒,跑啦!丢下倆孩子,一個沒要,你說說,多狠心呢!啧啧啧,團長夫人都不做了,而且,還是倆兒子呢,一個四歲,一個才兩歲!”
李嬸兒一邊搖頭一邊說着,語氣裡充滿了歎息,還有對李團長媳婦兒行為的強烈不解。
“嗐,這你就不知道了,那李團長媳婦家裡原來可有錢了,還是知識分子家庭,擱從前,李團長都配不上人家。她有個那叫啥,對,青梅竹馬,前一陣兒回來找她了。在她眼裡,孩子算啥,那野男人一勾就勾走了。”
正納鞋墊的大娘斜了斜嘴,道:“我二姐家的老四嫁給他家隔壁,李團長和他媳婦吵架,在旁邊聽的真真兒的。”
“她是不是傻,那麼好的兩個大兒子就不要了,老了看她咋整,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一個看起來年紀不大的小媳婦兒撇撇嘴,這是連生了兩個閨女,嫁到她們村才三年的一個小媳婦兒。
黎安安豎起耳朵,默默聽着。
這個話題——李團長,倆孩子,媳婦兒跑了。
黎安安隐晦地翻了個白眼,這不是系統一直催着她去的男主家嘛,合着媽還在呢,隻是離了,那更是後患無窮,這後媽更不能當了!
不一會兒,話題又轉到了别處。
“唉,你說,袁團長家的孩子可咋整啊,我前幾天看着了,那家夥瘦的啊,跟小瘦猴兒似的,聽說三天兩頭去醫院。”
一個大娘瞅瞅附近小聲說着:“看着,不像能養大的樣兒。”
“唉,是呢,咱們瞅着都揪心,袁團長家裡人不定怎麼焦心呢。聽說就是不愛吃東西,啥都不愛吃,陳大嫂找了可多保姆和廚師了,都是擅長孩子菜的。嘿,那孩子就是不往嘴裡咽,給陳大嫂愁的呀。”袁團長的娘姓陳。
“那孩子也是可憐,不足月就出來了,剛撂地兒娘就沒了,從出生身體就不好,唉。”一群大娘說到這長籲短歎。
衆人的談論,從袁團長家的孩子多難養,到家裡八九個月的孩子當初都吃的啥,再到坐月子時候婆婆的刻薄,話題逐漸發散……
黎安安聽到這,倒是微蹙着眉頭,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