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成昀匆匆離去後,姜甯掩面靜默了好一陣。
姜甯的睫毛微垂,在眼下映出一小片陰影。
“等我回來。”
謝成昀說。
“我要的從來不是抱歉。”
他說。
姜甯的腦海中紛紛擾擾,不斷回響着謝成昀隐忍的聲音和冷冷的眼神。
他想要什麼?
姜甯覺得自己知道又不知道,已隐隐靠近了那個答案卻像一隻鴕鳥般回避。
姜甯覺得自己仿若那溺水的愚人,水沒過胸口,壓住口鼻,難以呼吸,千頭萬緒不知該如何是好。
姜甯索性扯開了珠簾,帶着暖意的陽光撒了進來,青草香的春風漫卷着珠簾,吹散了些許她的苦楚和無奈。
姜甯扯了扯唇角,想拿出錦帕拭去眼角的淚痕,不知怎的,卻沒有尋到。
姜甯翻了翻袖帶,又彎下腰尋了腳邊,皆無所獲。
倒是奇怪。
忽然,姜甯反應過來,似乎剛剛被謝成昀順手放在懷裡帶走了。
罷了。
姜甯深吸一口氣,閉上了美目,倚靠在軟枕上心力交瘁。
“阿箬,往書肆去吧。”姜甯對阿箬說,帶着一絲疲憊。
阿箬應了一聲,馬車徐徐離開這官道,向城中書肆駛去。
為了不引起汝南侯府衆人懷疑,姜甯依照着與姜涵所言的出府由頭,帶着貼身侍女阿箬來到了書肆,以歸還所借閱的書卷。
書肆坐落于建州城西市,青磚黛瓦。
姜甯持着團扇踏入書肆。她環顧四周,隻見書架倚牆而立,卷帙種類繁多,竹簡與絹冊錯落其間,墨香萦繞。
書肆肆主是個瘦高的中年人,面露精光,正在清查着書架上的書卷。
見到姜甯前來,書肆肆主喜笑顔開地迎了上來,他躬身賠笑道:“女郎,今日您怎的得閑來此?”
姜甯以扇掩面,微微颔首:“陳肆主,我來歸還書卷。”
姜甯纖細的手指微微點了點,指向阿箬捧在懷裡的書卷。
“怎勞女郎您親自前來。”
陳肆主口中答應,連忙讓書肆中的小童将書卷簡牍規整好,又親自安排姜甯二人至書肆二樓的雅間。
“托女郎您的福,書肆中這些古籍方才得以原貌重現天日。”陳肆主谄媚道,将些茶點和果子放到桌子上。
姜甯自兩年前在新生巷時,便與這肆主相識。
這肆主慣是會見風使舵的性子,為了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前來,陸陸續續收集了不少前朝的古籍孤本以及簡牍殘片。
可惜連年的戰亂或時間相隔久遠,大多破損。
因風流名士推崇揮毫潑墨,出口成章的才華,對于修補騰譽之事看不大上,而平常百姓大字不識,擅做此事之人便少之又少。
姜甯初始時做這些不過是為了讨些銀錢,應對母親花用日益增多的窘境。可後來時,姜甯卻能在一筆一劃中得到片刻的甯靜。
天底下無甚新鮮事。
那古籍中的一字一句,騰譽時仿若真能與古人得到些共鳴。修補時若遇到殘缺或遺漏,姜甯便會琢磨,當時人如何所想所感所悟。
最終将那些古籍簡牍修補好時,姜甯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如此這般,新生巷的日子雖然痛苦,卻也熬得過了。
而初初遇到謝成昀,也是在這書肆。
後來,謝成昀曾抱着她問,為何當時會留給自己那騰譽的書籍。
姜甯記得,自己好像沒有回話,隻是偏過頭埋在他的肩膀。
現在想來,姜甯隻能回想起當時,謝成昀那雙倔強的黑眸,被驅逐仍然挺直腰背的模樣。
姜甯筆迹秀美,騰譽和修補認真,陳肆主自然是大喜。
陳肆主從最初的探究懷疑,到後來對于姜甯的身份家世不再過多問詢,安安心心将許多古籍交由姜甯騰譽修補。
故而這些年,姜甯斷斷續續為這陳肆主騰譽了不少古籍,加之修補了簡牍殘片若幹。
姜甯在書肆中小坐片刻,又挑了幾本感興趣的古籍和上次未修補完成的簡牍。
正當姜甯要離開時,忽然聽得書肆角落一陣喧嚣聲傳來。
姜甯擰眉,望向喧嚣傳來之處。
書肆内原本靜谧的氛圍被驟然打破,竹簡碰撞聲、驚呼叫與嚷聲混作一團。
“怎麼回事?”書肆肆主面色驟變,他匆忙向姜甯拱手緻歉:“女郎,恕某失禮!”
說罷,陳肆主疾步走出雅間,下了樓梯,朝人群聚集處奔去。
姜甯不知發生了何事,示意阿箬跟上,緊随肆主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