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須有好茶來配,既然謝淵翻出了他的珍藏,陳柏石便使喚他點茶。
謝淵看了眼通往後院的門,起身取走了陳柏石炙茶用的小炭爐。
“诶诶,做什麼去?”
謝淵拿着炭爐頭也不回:“炭少了,我去添些。”
廊下就有一大筐炭,陳柏石剛想道他莫名其妙,餘光見柳東林取了茶餅就要研磨,他恨鐵不成鋼,一邊怒罵他牛嚼牡丹,一邊又不厭其煩講起茶史。
謝淵來到後院時,楊桃正忙着做撻皮。
她不忍心糟蹋陳柏石的好茶,打算調整一下撻皮和蛋液的配比,好讓烤出來的成品能達到最完美的狀态。
謝淵走到她身旁的案闆前點燃炭爐,取茶葉烘烤。
炙烤後的茶葉先用石臼搗碎,再用石磨細細研磨。
少年柔和卻不失硬朗的出色相貌,在他沉穩的氣質下顯得連這樣的尋常動作都變得賞心悅目。
楊桃一雙眼睛卻隻顧着關心他做茶粉的步驟。
見他最後磨出的茶粉不僅比她買的顔色更綠,也更加細膩,她不禁懷疑起是自己磨粉的順序不對。
“為何還要先烘烤?”
謝淵解釋:“這是團茶,又是去年的了,需刮去膏油,不然會發苦。”
還有這講究?
楊桃一臉稀奇,她喝不來那茶粉擊拂出一堆泡沫的古怪口感,平時都是喝的涼白開。
“那我買的茶葉是不是因為沒烤過,所以顔色才不好啊?怎麼磨出來不是這種綠色?”
謝淵拿起她買回來的茶葉細細查看,又放到鼻下嗅了嗅才道:“這茶雜味略重,應是好幾年的陳茶了,又保存不當,炙與不炙,區别不大。”
好吧,楊桃歎氣,就當花一百錢買個教訓。
“怎麼還有這麼多門道啊,在店裡看的時候,我感覺都差不多啊......”
謝淵見她垂頭喪氣的模樣,安慰道:“柳岸巷的茶葉鋪子,許是為了方便沖泡,多為炒制或烘制散茶,你若要顔色漂亮的茶粉,應買蒸青烘幹制成的茶葉更适合。”
他想了想又道:“一會兒下學,我陪你去主街上看看。”
楊桃乍一聽還沒反應過來,等意識到謝淵說的是主街後,她愣住了。
太康縣的主街可不是他們每天都會經過的柳岸巷,其繁華程度令人咂舌。
屋宇鱗次栉比,店鋪招牌林立,商賈雲集,人流如織。
但自從謝淵不坐馬車上學後,楊桃已經很少能去見世面了。
起初她還納悶,怎麼好地方不去,偏偏喜歡鑽那狹窄的小巷?
但随着謝婉雲漸漸長大,總是纏着謝濂要出門,去十次有八次回來都能聽到她說今日又遇見了哪房的叔伯侄子,楊桃就知道謝淵為什麼從不愛去湊熱鬧了。
昨日難得去一趟就撞見親爹,這種概率太吓人,要是他又碰見謝家其它人,鑽了牛角尖,她是哄還是不哄啊?
可楊桃哪兒分得清什麼炒制蒸青,散茶餅茶的。
謝淵是常年陪陳柏石品茶,生了興趣,又研讀茶經,這才知曉其中門道。
糾結半天,楊桃還是把希望先寄托在李小果身上:“還是算了,那兒的茶葉肯定很貴,我先看看小果他村子裡的茶吧,說不定就是我想要的呢......”
謝淵抿唇不語,将過篩好的茶粉放到她的案闆前,楊桃謝過他幫忙磨茶粉,下一秒就開始趕人:“你快去上課,順便叫小果進來幫我!”
話音剛落,李小果突然在門邊探進一個腦袋:“叫我做甚?”
楊桃沾了一手面粉,朝旁邊的廚房揚了揚下巴:“幫我取些雞蛋過來。”
兩人經過一日的忙碌,行動間已初現默契。
李小果做慣了家務事,不論是洗刷東西,還是燒竈熱爐,他都做得幹淨利落。
謝淵才站了沒幾息,柳東林便進來說先生找他,于是隻好回了前院。
換了好茶葉後的蛋撻果然顔色香氣都比第一爐好太多。
楊桃還加入了剩下的乳酪,濃郁絲滑的乳香與茶香完美契合,大受衆人好評,大家都紛紛表示這個新口味必會讓酥塔的名氣更上一層樓。
楊桃既開心又憂心,次日,李小果帶來的茶葉也是普普通通,楊桃不死心,在集市上繼續搜尋便宜又實惠的好材料。
謝淵看在眼裡,一邊等謝濂從鄉下回來。
四房主要産業是鄉下的田地和林子,除去租給佃農的大半,剩下的是請長工耕種。